《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官网截图。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日前,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宣布,禁止小贷公司对大学生放贷,这意味着校园借贷将被严格管控。其实,早在2009年和2014年,学生信用卡业务和“校园贷”先后被叫停,但在严令监管之下,依托互联网金融的花呗、借呗、白条等产品,俨然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最佳选择。
“颜值即正义,为了美貌不惜背上万元分期”、“为了攀比炫耀,心甘情愿背上贷款”……近年来,五花八门的网贷平台盯上了年轻人的钱包,在校大学生一度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香饽饽”,而过度超前消费也让很多年轻人坠入财务“深渊”。
大学生超前消费多因“不想失面子”、“救急”
目前各类金融产品的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各个手机应用中。无论是看新闻、打车、点外卖、团购还是刷微信朋友圈、微博,但凡是互联网流量聚集地,基本上都提供了网贷的接口。而各家也在网贷广告文案上费劲心思,用门槛低、方便、高额度、有保障等字眼吸引着年轻人“上钩”,超前消费的观念及无处不在鼓吹的消费主义,透支着当代年轻人本就干瘪的钱包。
“当时开通花呗是因为生活费月底不够了,想在网上买酸辣粉的套餐,所以就开通了。”正在就读大四的小陈告诉记者,当时班里的同学基本都已经开通了花呗功能,看着别人超前消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自己也就心动了。“使用花呗也是因人而异,有人过度使用肯定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我们偶尔救急的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
“我刚上大学就开通了,已经用了差不多三年。”就读大三的小白告诉记者,上大学后,无论是社交还是恋爱,消费都有很大支出,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不想在一些场合失面子,花呗就成了“临时救场”的最好途径。在记者问及每月如何还款时,小白说,一收到生活费便会优先还款,然后继续使用花呗,没钱的时候只能分期还款。
监管再加码 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
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3月17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其中明确禁止小额贷款公司、非持牌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也不得以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但《通知》并不是“一棍子打死”,也充分考虑到了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的需求。《通知》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向大学生开发针对性、差异化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但还需要经过大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愿意为其代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
《通知》一出,就获得广泛热议,按照此规定,花呗、借呗、白条等都在其范围,“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的话题也冲上热搜榜首。有网友认为,花呗借呗的额度相对较小、监管较严,没有必要全都取消。但也有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大学生过度提前消费是受消费市场影响,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法规约束。
教育专家:及早管理大学生借贷 必然且正确
金融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加强,“斩断”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渠道,或能让大学生消费观进一步回归理性。
对此,西安市教育心理学会会长尚华表示,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专业技能,养成准社会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倘若进入社会前财商低,不会理财,负债生活,势必影响未来家庭生活品质。“花呗的确以其简便、快捷、应急特殊服务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方便,甚至帮助部分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但花呗设计者更多关注产品的商业价值,对学生完成学业,以及生活利弊考虑较少,导致负面效应日益呈现。”
作为教育领域的专家,尚华认为,目前花呗产品在教育领域应用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花呗对大学生而言,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是一个隐蔽慢性增压过程,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势必爆发,这时学生无力还债,势必影响学业。”尚华说,花呗强化学生的超前消费意识,淡化辛勤劳动才能过幸福生活的理念,同时花呗先消费、后付款,对于没有良好消费观念,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势必纵容其虚荣心、攀比心理,滋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尚华说,及早管理大学生借贷是必然且正确的选择。“建议大学生加强财商教育,提倡理性消费、传承吃饭穿衣量家当的理念,提高消费自制力。同时通过花呗论坛、沙龙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大学生理解超前消费的诸多不良影响。此外,也建议花呗增加功能,对消费群体分类贷款,对超前消费没有使用在学习上的加以限制,或者引导通过其他积极消费方式满足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
编辑:苏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