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传承人谢秀梅 方寸之间篆刻精美人生

2021-04-21 13:15:39 作者: 篆刻传承人谢

篆刻传承人谢秀梅 方寸之间篆刻精美人生

朗读本文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而篆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了书法、雕刻,形成一种汉文化独特的表现方式。一方印中,既有体现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还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昨(20)日,记者来到仪陇县,采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仪陇篆刻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谢秀梅,感受她的篆刻人生。

谢秀梅教孩子们篆刻艺术

各有所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谢秀梅篆刻作品)

小小培训室走出非遗传承人

“一般印章内容有姓名印、书画印、收藏印等,可以自行选择创作。在创作时一定要细心,容不得半点马虎。”20日下午,记者在仪陇县宏德小学见到了正在教学生们篆刻艺术的谢秀梅。她一边向学生们讲述篆刻的历史演变、篆刻章法,一边给学生们演示如何制作。每周二、周四,谢秀梅都会来到这里,与孩子们在一起,让他们体验非遗之美。

谈起与篆刻艺术的渊源,谢秀梅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十多年前的仪陇县文化馆,仅仅120平方米的办公楼很逼仄,单位同事在一起,探讨未来之路,都有些迷茫,谢秀梅是其中之一。“单位同事中的大哥大姐们,都为我建议,在文化馆工作,必须得有自己的专业方向。”谢秀梅说,她听取了同事们的建议,从那时候起便开始学习篆刻。接触书法之初,她受教于于渊老先生。2005年开始随仪陇县许棚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艺术,一直坚持至今。

“当年在仪陇老县城那逼仄的办公室里,有一小小的培训室,大家都挤在那几张桌子上学习书法,其他几个一起学习的学员大多没能坚持下来。”十年磨一剑,付出总会有收获!近年来,谢秀梅的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

“我总觉得,作为女子,要学好篆刻技艺,相对于男士而言,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谢秀梅说,也许她身边朋友不理解,而她具有战胜自我的淡定心境,对于委屈之事,往往一笑了之。

非遗魅力传递作者情感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诗书画印一体,联系紧密。”谢秀梅说,篆刻艺术,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从一开始旁人的不理解,到现在经过不懈努力拿下诸多奖项后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与认可———对于她而言,这无疑是一份“最好的奖赏”。

篆法、章法和刀法,是构成篆刻艺术的主要条件。对于现今的篆刻,谢秀梅坦言,众多的篆刻手艺人只能算是匠人,不能称之为篆刻艺术。尤其篆法要求对中国古文字、繁简字的理解足够深入,使篆刻更有文化内涵。

“其实不管是书画、篆刻,还是各种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心灵的表达。更重要也更难得的是:持之以恒,一直坚持下去做好它。”谈到如何刻好一个印章,谢秀梅告诉记者:“万事都是业精于勤的。我想这正是我们传统艺术的匠心体现,用沉稳、踏实的千万次练习,换来一点一滴的功力渐长。”

非遗进校园让仪陇篆刻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谢秀梅积极深入社区、校园传播篆刻艺术,在仪陇县五福小学、宏德小学等学校进行篆刻辅导活动,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在中小学校,为青少年上篆刻课。利用文化馆阵地,为留守儿童及社会青少年进行篆刻艺术辅导。“西华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来仪陇县文化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时,我为研究生学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篆刻基本知识辅导。”谢秀梅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从认识篆刻工具入手,欣赏碑拓作品,感受文字之美。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更大的目标是,让更多年轻人继承与发扬篆刻艺术。”谢秀梅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篆刻艺术学习中来,在一定程度上逐步缓解了仪陇篆刻青黄不接的态势,而且年轻人思维活跃,将传统篆刻融入现代艺术,让仪陇篆刻迸发出新活力。“我希望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们的血液里,伴随他们一生。”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真文/图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