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巍针对某晚期胃癌病人的手写化疗方案。
现实版“我不是药神”争议持续
在采访中,有医生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医疗现状的不满,跟《环球人物》记者谈到了聊城一起案件。
2019年2月,山东聊城某医生为了延续一位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在不获利的情况下,向患者推荐了未经国家批准生产、进口的抗癌药品“卡博替尼”以及购买渠道,后被患者家属投诉,其中的法理、情理引发社会热议,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我不是药神》。
这名医生说:“这起案件对于医生群体影响很大。很多医生从此之后选择‘明哲保身’,不再向病人‘多嘴’。大夫也是人,上有老下有小,为一个病人将自己的一切都搭进去,显然不合适。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吃亏的还是病人。但医生也很无奈。”
本次事件引发热议后,很多肿瘤患者也十分关注后续进展。
一位肿瘤患者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医疗上的标准方案几乎没法制定,要制定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调查过程。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肯定希望医生能完全根据我的情况制定方案,而不是严格遵循医疗指南。”
另一位患者比较激动地说:“如果发本指南,然后所有人严格按指南开处方,那医生这工作给机器人干就好了。”“很多医院本来就不给开适应症以外的药了,即便这个药有明显的疗效,我们患者该怎么办?”“给医生一个冒险的勇气!”
但也有人表示担心,如果医生都能不按指南来进行治疗,那么是不是也给个别无良医生留下漏洞可钻?一位患者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张煜说的关于陆巍的情况属实,那有关部门还是应该严惩不负责任的医生。”
据《环球人物》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医院内部领导私下叮嘱医生“慎用指南之外的治疗方案,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目前,卫健委已经表态要严查张煜文章中反映出来的“过度医疗现象”,陆巍到底是为了治病救人还是“利欲熏心”,相信很快会水落石出。然而,关于“个体化治疗”的争议,恐怕短时间内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