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肿瘤内科医生发长文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后删帖一事持续发酵。4月21日晚,南都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其表示“事情已基本解决”。风波中被“揭黑”的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医生陆巍则在4月22日下午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很困难”,对其言论的前后矛盾之处未作回应。
4月18日,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发长文《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早日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并举出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L医生”“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的案例,舆论一片哗然。
18日晚,张煜发帖表示“无法承担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因此自行删除上述文章,同时表示“如果我没出什么问题”,下周将恢复科普。“希望以后的医疗环境变得更好。”
4月19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关注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有关网络信息后,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相关情况将及时公布。
删帖一举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4月20日,新华社发文《谁在逼“张煜医生”删帖》,连续发问“监督医疗公平的声音为何会受到压制和束缚?乱象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能否打破?未来如何让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敢于发声?”
4月21日,南都记者就删帖缘由询问张煜,张煜表示,“事情已经基本解决”。事件引发大量关注之前,他曾公开表示,会与多名患者家属就患者接受的不规范诊疗一起整理事实证据,提起控诉。对于未来是否仍会参与此事及类似案例,张煜向南都记者坦言,“不一定,我很想,但是我家人不答应”。
张煜发文质疑的对象、风波中的另一当事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医生陆巍。张煜所举案例中“生存期明显缩短,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10倍以上”的晚期胃癌AFP阳性患者,是曾接受陆巍治疗、2020年12月去世时家中欠下15万元外债的青海人马进仓。
患者马进仓和他的女儿。
马进仓的女儿向南都记者提供了一段对话录音。22日下午,陆巍向南都记者确认录音中的声音确为其本人。这段录音显示,陆巍对患者家属说,建议“加强一下”,“一开始一定努力一下,所以再加一个NK的细胞治疗,会对他来讲恢复得更好。”
就上述录音中提到的治疗方案,陆巍回应南都记者表示,“这个事情是有前因后果的,并不是我替他们做的决定。”
陆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否认向患者推荐过未被审批上市的细胞免疫疗法。对于这一矛盾之处,陆巍向南都记者表示,事情有前因后果,他“现在很困难”,不能回应。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实习生 周灵茜
相关报道:
花费增10倍却更早死亡 肿瘤医生直指沪三甲医院一医生
卫健委已经表态要严查张煜文章中反映出来的“过度医疗现象”,陆巍到底是为了治病救人还是利欲熏心,相信很快会水落石出。然而,关于“个体化治疗”的争议,恐怕短时间内还将持续。
“我叫张煜,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普通的肿瘤内科医生……今天要说的是目前肿瘤治疗中出现的大量不良医疗行为和一些肆无忌惮的医生。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地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4月18日,张煜在知乎上发文称,自己作为一名一线医生看到了肿瘤治疗中的“黑幕”。他举例称,一位叫陆巍的医生“让患者花费增加10倍,却更早死亡”,并表示这在肿瘤治疗当中不是孤例。随后,他将矛头对准了医疗监管系统。
文章发布后不久被张煜删除,但引发的全网震动仍未平息。
4月19日,新华社每日电讯发布评论,表示“删了帖子但删不了问题”。同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然而,在“力挺张煜、支持严查”的叫好声中,也不乏来自医生群体的另一种声音。
济南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张煜所说的“过度医疗”其实只是个例,却被公众当作了普遍情况。
还有医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陆巍的医疗方案可能有问题,但类似的“超适应症用药”(注:所谓超适应症用药,是医生借助经验采取的用药方式,没有经过大量人群验证,也没有写进药品说明书),在面对某些极端病例时候是可以理解的。
长久以来,关于医疗监管、过度治疗、医疗红线的话题,每每都能戳到大众神经。而其中问题的复杂性,也远远超出多数人的认知。
花费增加10倍却更早死亡?
张煜的文章一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当前肿瘤治疗中的乱象”“发生不良医疗行为的原因”“一位医生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10倍却更早死亡”以及“他的期望”。
在第一部分中,张煜表示肿瘤疾病的死亡率如此高,原因除了“诊断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还与“(某些医生)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