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睡,86岁患癌,大夫告诫许渊冲只能活7年,今已99岁
但凡是翻译界或是接触过唐诗宋词译文的人,就一定会学习到或是耳熟许渊冲这位翻译界的巨擘。之所以说“一定”,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许渊冲仍然是“诗译英法唯一人”。在诗歌翻译界,许渊冲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最尖端了,无人能及。
翻译并不是懂点语法,有点词汇量,查查词典就能算翻出一篇文章了。想要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译者,得花几年到十几年的功夫;而一名优秀的译者一定是在该领域浸淫了几十年;至于翻译家那就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
曾有教授提过,整个中国能称得上是文学翻译家的人,还不够两位数。不管是不是评估条件太过于苛刻,还是能沉下去做翻译的人实在太少,许渊冲永远都是翻译界令人瞻仰的存在。
许渊冲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展露出了过人的翻译天赋。他于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书香门第的精英式教育使得许渊冲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的表叔也曾因为一篇《王宝钏》英语译文受到了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这在许渊冲的心里留下了翻译的种子。
1937年,为了保住中国的年轻火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联合成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大学成为而来当时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学校,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在后来几乎都成为了顶起中国各行各业一片天的人物。
理工科有杨振宁、邓稼先、华罗庚;文哲有金岳霖、陈寅恪、梁思成,除了一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还有几百名科学院院士出自于这个学校。而于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许渊冲无疑也即将成为翻译界的领军人物。
在大家要么还沉醉于发展中国的白话文文学,要么立志学习理工,实业救国或科技救国的时候,许渊冲就已经开始了将刚刚兴起的白话文是个翻译成了英语并发表出来。
许渊冲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阅读了大量各界外文文献,如此庞大的阅读量使得许渊冲在1941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展露头角。当年,美国陈纳德上校前来支援我国抗日,在招待会上,“三民主义”让所有在场的专业翻译员都为难起来。
这时,许渊冲站了出来,引用了林肯曾经在演讲中的一句话:“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一次精彩的表现,让许渊冲在翻译界展露头角。
许渊冲也不拘泥英语,他在精通法语和意大利语等各国语言。正因如此,1948年他还还受到了罗马教皇的接见,在多次会议中,都由他来代表中国留学生讲话,可见一个人有知识有文化,是多么重要。
许渊冲在这之后又沉淀了几十年,等到80年代,正在北大担任英语系教授的许渊冲在逛书店时,偶然间发现自己中国那么多古老的诗歌典籍、优美的唐诗宋词在外国居然没有一人知晓。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些古典文学推向世界。
起初,想要翻译唐诗宋词相当难,不仅仅要讲究翻译词句的韵律,还要讲究意境表达。许渊冲是先锋战士,也是开路人。在常年的实践过程中,许渊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唐诗宋词的翻译方法。
也是因为他的译作,中国古典文学终于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倾倒。当时,国际文化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赞誉纷涌而来,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999年,许渊冲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尽管最后遗憾与该奖项擦肩而过,但是许渊冲也成功让全世界认识到了来自中国的文化的力量。
只是许渊冲一直在勤勤恳恳工作,熬夜奋战也是常有的事情。他常常一写就到了凌晨三四点,逼着自己睡会觉,然后用起来写。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他病倒了。2007年的时候,已经86岁高龄的许渊冲被诊断出直肠癌,一生断定他只能活7年。
不过,许渊冲有妻子的照料,再加上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他反而常常显得精神奕奕,仍然奋斗在翻译的最前线,保持着昂扬的斗志。2010年,许渊冲获得了“中国文化终身成就奖”,他依然老骥伏枥,孜孜不倦地写着翻译。
2014年,许渊冲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而且还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翻译家,这让无数中国人扬眉吐气。如今,许渊冲已经99岁高龄了,不服老,不服病痛的他依然在学习着,翻译着,年轻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放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