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纵论科创板如何释放改革示范效应

2021-06-11 08:00:31 作者: 专家学者纵论

两年前的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开板,这片试验田逐步释放出改革的示范效应;两年之后,通过注册制走向资本市场的A股公司数量直线上升,也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昨晚陆家嘴论坛的浦江夜话再次聚焦“注册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注册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配合注册制实施,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在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建立规范的市场化退市机制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实施深层次改革。

支持“硬科技”,产业集聚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在昨天的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对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成效作出评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表示,注册制在市场功能、结构、生态等方面,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方面,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领域科创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约70%,初步形成产业集聚。集成电路科创板上市公司已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生物医药领域汇聚了一批科技攻关能力强的创新药企业,高端装备企业在诸多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其他领域优质标杆科创企业也陆续上市,科创板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集聚地。

“注册制改革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近年来外资对于A股参与度的显著提升证明了这一点。”瑞信集团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戈特斯坦预计,未来中国市场的外资参与度会进一步提升,逐步接近美、日、英等成熟的市场。

加速推进退市、交易等一系列制度系统性改革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例如,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晓明看来,注册制改革是直击资本市场灵魂的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把权力交给市场,通过市场定价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市场建立起自我调节和供需自我平衡的内在机制。

同时,以注册制改革为突破口,加速推进退市、交易、分红、再融资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系统性改革,打破了过往单兵突进式的改革。储晓明认为,这些资本市场的改革特别重视市场化、法制化、顶层设计和风险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资本市场新生态的战略性重构,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全市场注册制?系统性改革尚需跟上

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施行,明确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度;随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全力推进。眼下,中国资本市场已走到注册制改革的关键阶段。

与会专家坦言,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注册制改革在发行制度的包容性、定价配置制度的市场化,以及中介专业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托马斯·戈特斯坦认为,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平稳运行需要系统性改革,包括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建立规范的市场化退市机制以及加强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等。改革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对于中介机构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同时对于虚假信息披露也会有严格惩罚。

易会满在开幕式上也对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作出展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改革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科创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我们要保持改革定力,坚守‘硬科技’定位,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