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师定居海宁23年 爱上这片诗意土地

2021-06-18 04:29:34 作者: 东北老师定居

■记者 俞旻星 实习生 钱尹琳

“潮乡的蝴蝶飞舞翩翩/翅膀从不惊疑/破茧而出的风采/天空为之点缀星光”,这句话来自《蚕的颂歌》,作者是鹃湖学校的老师——李春暖,一句话即点出蚕与潮的象征意义。

最初接触文学的李春暖是从散文启程的,自己写了五六年散文,在读到一部分诗作后,她从长长的篇幅中凝练出更为精简的部分。就这样,她开始了诗意的人生。

李春暖介绍,她1975年出生在东北,1998年来到海宁,那时候的她只有二十多岁。桃李年华似乎与江南水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骨血里北方的豁达爽朗与乌篷烟雨的柔情似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20多年过去,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温润又充满诗意的土地,也爱上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江南水乡嘛,春天都是养蚕的。农桑季节开始,蚕宝宝长大、吐丝、结茧、在蚕茧中沉寂,最终破茧,这是一种自我成长,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我奉献。”李春暖笑着讲述着这首诗的灵感。

蚕作为一种物象,生命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对应上她眼中的潮乡及其人民——这几年在党建新风不断更促的环境下,海宁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而在这样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潮乡人民也如同破茧成蝶的蚕一样,不断自我沉淀、自我成长、自我强大,无数的普通人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小家和大家付出着。

默默地起潮,坚守着涌潮,执着地弄潮,欣喜地观潮,与李春暖在诗中表达的“像蚕一样怀着永不变更的挚爱”、“从不震耳欲聋”、“只会温润如玉”一致,以小见大,潮是蚕的升华,潮起潮落亦是蚕一生又一生不断自我更替的精神。李春暖对温润的江南最大的感触就是——柔中带刚,温婉却不失磅礴与刚强。

她看到满庭芬芳的杏花,也看到汹涌澎湃的潮水,正如看到江南儿女的柔与刚、温和与坚定。从春天到冬天,年年更替,却从不大声宣扬自己的每一次付出与奉献,默默无闻地剥茧抽丝,不卑不亢地涨落,这就是潮乡精神,也是潮乡人的信仰。

在徐志摩逝世90周年,为缅怀一代诗人徐志摩先生,作为第六届徐志摩诗歌节“让诗歌走进生活”系列活动的子活动,“诗写我心”诗歌创作大赛仍然在继续。同时,还可以进入微信小游戏“诗歌小树林”,参与任务游戏领取诗歌币,累积一定数量后能兑换各种礼品——购书券、公交卡,以及诗集文摘等丰富的文创礼品,更有机会受邀参加诗歌节颁奖典礼,在现场一睹诗人们的风采。

来源:海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