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送iPhone?居委会为了“抢”人也太拼了……

2021-06-19 14:05:06 作者: 打疫苗送iP

前两天,同事去打了新冠疫苗,不仅即去即打,不用预约,打完后还拎了两桶油回家……

好家伙,我对打疫苗的印象还停留在「排长队」的阶段。

没想到如今不仅免费,打疫苗还「有奖」了?

而且,上海各个社区似乎背上了打疫苗的 kpi ,都在想尽办法“抢”人。为了吸引居民到自己的街道来打针,各种送礼、紧跟热点喊口号,都安排上了:

于是,我仔细研究了各社区的“福利政策”,发现各社区(以上海为例)疫苗福利不仅又多又野,居然还是按照「用户分层」的逻辑来做的……

一、为了“抢”人,疫苗福利有多野

为了让大家都到自己的片区来打疫苗,上海的社区可谓“绞尽脑汁”,甚至到了打疫苗送米面油,甚至送现金的地步。

比如,宝山区顾村公园接种点,打完就能拿到油和饮料,回小区后还能拿到爱心企业赞助的 200 元现金。

再比如宝山区的大场镇,给的福利就更刺激了,打疫苗就有机会抽中 iPhone 12。

据网友爆料,抽中的概率大概是 1.25%,差不多是 80 个人抢一个 iPhone。

听了这个,顿时后悔自己早早就抢着打了疫苗,感觉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

有一位网友总结了 6 月 8 日以前上海各接种点的福利情况:

覆盖了全市 11 个区,共 45 个疫苗接种点的“福利待遇”,品类非常丰富,无论是吃喝玩乐,还是衣食住行,全都有,总有一款能吸引到你。吃的:夜宵券,酸奶,牛奶,饼干, 糕点... 用的:洗衣液,运动双肩包,厨具,伞... 玩的:电影票,崇明两日游,刮刮乐,iPhone 12 抽奖...

很多接种点直接送米面粮油大礼包,一套齐活:

不仅如此,为了“抢人”打疫苗,有些区还把“主意”打到了外地旅客身上。

比如,在虹桥火车站,不少旅客,刚下高铁,就被“热情地”请去接种点「挨一针」:

虽然现在虹桥火车站的疫苗点已经撤了,但外地旅客还是可以在市内的其他流动接种点打疫苗。

看得多了之后,我发现,上海的疫苗福利也有“运营套路”,几乎完全是按照用户分层的策略来做的。

不信?我们来看看。

二、疫苗福利是如何做用户分层的?

首先,我们来看下用户分层的定义:用户分层就是针对不同状态和需求的用户,制定不同的策略。

直白点说,就是将用户按照一定的维度分层,再针对性满足每层用户的需求。

举个例子,假设全市打疫苗的福利都是口红,那这个“钩子”就只能吸引到对口红有需求的用户,像是大爷大妈、一般的男性,肯定没动力来打疫苗了。

但是,如果给大爷大妈送刚需日用品,比如油米面;给男性送一些白T 之类的耐用品,给女性送口红,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那么,疫苗福利的用户分层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1.按年龄分层

按照年龄的维度分层,可以将上海各社区要争取的“人头”分为年轻人和中老年人。

这两类人在需求上差别非常大,因此要根据用户的年龄段选取合适的福利,来争取到他们。

中老年人:刚需日用品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会对一些刚需日用品更感兴趣。

毕竟,为了买超市里便宜的鸡蛋,大爷大妈们都能 5 点起床去超市排队。自然,他们也会愿意为了这些免费送的日用品,而尽快接种疫苗。

像老小区比较多的徐汇区和长宁区的接种点,送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更加喜欢的油、牛奶、洗衣液之类的刚需日用品。

年轻人:商场优惠券等

相比柴米油盐,生活节奏更快的年轻人,电影票、商场夜宵券之类的福利,对他们反而比米面油们更实用。

因此,在年轻人聚集的区域,比如静安公园,流动接种点送的福利就是美宝莲的口红;浦桥社区接种点送的则是电影票。

2.按场景分层

除了年龄的维度,用户分层还可以按场景分层,用户出现在不同的场景时,也会有不同的需求。

景点:门票,伴手礼

会出现景点附近的,通常都是旅客。

因此,上海城隍庙的接种点推出了“打疫苗送门票/素面/伴手礼”;上海动物园送的则是动物园门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