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是亡国乱相吗?蜀汉之亡姜维应负多大责任?

2020-08-13 11:57:15 作者: 姜维是亡国乱

  正如清史学家王鸣盛所说:“不讨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战争是残酷的,无兵怎能战?胜败乃兵家常事,帅军者谁不想胜?何谓“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看来陈寿之言“过苦”矣!

  三辨该不该死难

  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维率军出侯和(今临潭南),“为邓艾所破,还住沓中(今临潭西南)。”因宦官黄皓当道,不敢还成都。次年仍表后主,遣张翼、廖化“分护阳安关口(今陕西宁强地)、阴平(今甘肃文县)桥头,以防未然。”但后主受黄皓愚弄,未听。后虽遣张、廖及董厥等援助,但为时已晚,钟会攻下汉城,维与翼等退保剑阁。此时,会修书于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吴季礼聘于郑与子产相识故事)。”恭维备至,意在劝降。而“维不答书,列营守险。”正在钟会因运粮不济意欲退兵之时,而邓艾却偷渡阴平,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艾据成都。

9d15bcef76c6a7ef9c1c0e3ffffaaf51f3de66f1.jpg.png

  姜维身在前线,听说后主欲守成都,又说要去东吴,又说要南入建宁(今云南辖地)。在众说不一情况下,于是率军由广汉、妻阝道(今四川治县南)以控虚实,可是却被后主勒令“投戈放甲。”维与会在涪(今绵阳东)见面。会说“来何迟也?”维正色流涕说:“今日见此为速矣!”可见维之奉命投降,心情是非常沉痛的。

  姜维投降后,钟会厚待之,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会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诸葛延)、太初(夏侯玄)不能胜也。”虽如此,维仍存复汉之心。《汉晋春秋》说:“会心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敌以图克服也。……诡说会曰:‘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范蠡)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巅,而从赤松游乎?’”钟会知维之语意,仍“情好欢甚。”《华阳国志》也说:“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于后主曰:‘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两书均说明了姜维虽身在曹营而心仍存汉室。但由于钟会与邓艾勾心斗角,矛盾重重,姜维在钟会之乱中全家被杀。复汉之望绝矣!

2299087609773714712.jpg

  孙盛却认为“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乃反复于逆顺之间……亦衰弱之国,而屡败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说姜维“败不死难,不可谓节。”此论却遭到裴松之驳斥。松之认为,姜维列营守险于剑阁时,钟会计议退兵,“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旁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又说,会如能授维重兵,杀会复蜀,不为难矣。

  看来孙盛也承认姜维“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之事。大约在蜀亡后65年,孙盛自称曾随东晋安西将军庚翼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蜀人于今伤之。”孙盛既知姜维之用心良苦,又为何责其“败不死难”呢?死,应死得其所。正如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说:“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钟会在进攻关口时,守将傅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诸葛瞻父子双双战死,古今均受到人们的景仰。就连蜀败自杀的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谌,也受到人们的称赞。如像孙盛所期望死法,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好感。

  蜀之亡,原因有三。

  一、后继无人

8bd97c66gb63de4e6fc63&690.jpeg

  蒋琬、费礻韦“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事,邦家如一。”可惜这种局面为时不长,二人先后亡故。至姜维为相时,蜀汉人才匮乏,就是像姜维这样“蜀官皆属天下英俊,无出维右”的人也不多,可见姜维是当时蜀汉的佼佼者。相对而言,曹魏却是人才辈出。

  二、奸佞当道

  姜维在为邓艾年破还住沓中千钧一发之际,宦官黄皓与大将军阎宇“弄权于内,”欲废维树宇,维自恐惧。未能施展抱负。正如《陈情表》作者李密所说:“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

  三、后主昏聩

  刘禅即位后,仍以诸葛亮为丞相。对亮说:“政由你,祭则寡人。”直至蒋琬死后,才自摄政事。但宦官专朝,通无政令。陈寿评他:“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昏暗之后,”“自亮殁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诸葛亮卒于公元234年,蜀汉亡于公元263年,30年间国势日衰,欲挽狂澜,绝非姜维力所能及。

  综上所述,可证蜀汉之亡,其责不全在维,诸葛亮之荐维并无大错,维之征战在于执行北伐战略。正如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所言:“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之贬,非也。”

  以上三辨,当否,请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