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嫪毐完全掌握太后之后,他不仅要求她自己赏赐他,还多次要求其向儿子嬴政替自己邀功,儿子尊重母亲,把山阳城(太行山的东南,今河南修武县西北)作为他的封地,后又把汾河西的太原郡封给他,所以太原也称为“毐国”。
在当时的王宫内外,嫪毐显赫一时。
任何宫廷,他都可以占用,车马可以任意乘坐,甚至可以到国王的园林去打猎,此时的嫪毐有爵位有封国有数千家奴,为了求官而来巴结他,成为他的门客的人一千多名。
嫪毐不但无自知之明,而且贪得无厌。可是,他得陇望蜀,竟异想天开地祈望由他和太后生的儿子代赢政做国王。他豢养大量家丁,广招舍人,发展个人武装,加紧培植私党,结交党羽,为篡权为准备。
显然,如此贪得无厌加上如此不可一世的样子,不仅触犯了引他入朝的吕不韦的利益,还让其他贵族和权贵的显得很没有颜面。
更重要的是,这严重影响了赢政的王位。
可以想象的是,赢政是少年时代就显示出了自己过高的政治才能,让吕不韦这样的老谋深算之人都惧怕之。
自然,对于嫪毐如的嚣张猖狂、肆无忌惮,早已怀恨在心,只是碍于母亲的颜面隐忍未发罢了。
现在,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只需要一个导火线了。
(四)
关于嫪毐灭亡的导火线,有两种说法,一是《吕不韦列传》中说,嫪毐事败是因有人告发他并非阉人,他让太后一怀就是两子,使嬴政一下多了俩兄弟。西汉刘向在他的笔记《说苑》中则说,他是与朝中贵臣斗棋斗酒,醉后狂言“吾乃皇帝假父”而被告发。
相信嫪毐并非阉人,并与太后有染,对于冰雪聪明的赢政来说,也许并不是新闻,只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睛罢了。所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嫪毐不可一世的样子,更值得玩味的是,《说苑》中的说法。
刘向在他的笔记《说苑》中说,有一次,嫪毐“与侍中左右贵臣博弈饮酒”,在醉眼朦胧中由一言不合导致相互厮打,嫪毐凶相毕露,“瞋目大叱”说:“吾乃皇帝假父。”这些博弈者纷纷逃到赢政那里报告。大概赢政对嫪毐的专权早有觉察。
因现在见就决定诛除他。嫪毐酒醒之后,也感到自己面临着危险,于是,一不做二不休,铤而走险,阴谋发动叛乱。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的四月,嬴政在雍城佩剑、行冠礼,住在蕲年宫,这蕲年宫又称“祈年宫”,乃秦惠公时所建。
嫪毐因事发后仓促借用太后玺,征发县卒、卫卒、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作乱”(这说明其实并未攻入宫中)。
因为秦王早有准备,一面令卫队拼力奋战,一面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打嫪毐,双方军队杀得你死我活,在这紧急关头机灵的秦王登上蕲年宫高台,向叛军揭穿了嫪毐的阴谋,嫪毐的军队一部分散去,一部分反戈
嫪毐败后,秦王铲草除根。共二十人被斩首、五马分尸、灭宗族。其舍人,轻者成为“鬼薪”。这“鬼薪”原是为宗庙砍柴的劳工,在秦为一种刑罚,泛指从事劳役。
《东周列国志》还记录说,随后“秦王政乃亲往大郑宫搜索,得嫪毐奸生二子于密室之中,使左右置于布囊中扑杀之。”他还下诏把他的母亲太后赵氏缴去印玺,削减俸禄,贬到雍城的棫宫居住,并派兵把守,实质是把太后软禁起来。其他参与谋叛的人大都处以徒刑,有4000余家被夺爵流放于蜀地。
嫪毐见大势已去落荒而逃。《始皇本记》中说:文信侯反叛,被击溃后,悬赏缉拿后用车裂之刑处死,夷其三族。
《东周列国志》说,秦王政平了嫪毐之乱,回驾咸阳。尚父吕不韦惧罪,伪称疾,不敢出谒。秦王欲并诛之,问于群臣。群臣多与交结,皆言:“不韦扶立先王,有大功于社稷;况嫪毐未尝面质,虚实无凭,不宜从坐。”秦王乃赦不韦不诛,但免相,收其印绶。
也有一说,吕不韦知自身难保,就喝鸩酒自杀了。
不管怎么样,,这场叛乱的结束,为秦王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统一六国扫清了道路。
但是,对于,嫪毐来说,放在更大的历史环境中来解读,他不过是个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罢了,其个人命运真实的反映了太后、皇帝、大臣三者间的力量对比,其个人品质无太大问题!
秦人嫪毐自其死后, “毐”字的使用鲜见!嫪字为姓也不多见了。是否都与嫪毐行为不端,持国无道有关呢? 难道这是典型的因人废字的历史事例?
查看《古今汉语字典》商务印书书馆(2003年北京)第三页左栏倒数第四行(大字)明确地写着: 毐 ai,上声,义有两条, 其一为品行不端的男子,<说文, 毋部)”,士之无行者。其二,指战国时秦国人嫪毐.例秦皇太后,嫪毐亦淫荒.(唐,李白)
该字典的正文第355页左栏正数大字第四行,明确写着:嫪.lao去声 义有两条1,留恋,例,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唐,陆龟蒙)
2,姓,战国时秦有嫪毐。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书馆 2005年版《汉语规范字典》南方出版社1998年;其中对嫪毐字的另有解释,说,“毐”会意字,用于人名;嫪人名用字,从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