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被观众所熟知的乾隆皇帝,手中总有一把一年四季不曾离手的折扇。除了用以显露他儒雅高贵的气质外,必要时折扇还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
每到危急时刻,这扇子在乾隆爷的手中,就仿佛一把利刃,可随时置敌人于死地,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
网络配图
当然,以上所说的仅仅是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乾隆形象。而现实中的乾隆皇帝又是怎样的?他的随身武器真的仅仅是一把扇子吗?
公元1644 年,满洲贵族率兵攻进了山海关,自此开始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不可否认,作为清王朝入主中原后的第四任皇帝,乾隆确实是一位文武兼备的皇帝。他在位的六十年内,最令其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
所谓的“十全武功”,指的是他曾经多次平定边乱其中较为突出的十次。而这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两次征服了西南的大小金川,两次平定了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了回部。
这一次次的出兵讨伐,乾隆皇帝大多身配御刀,除了用来显示帝王的威严以外,同时还有防身的功效。实际上,乾隆的防身武器并非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折扇,而是一柄货真价实的宝刀。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着这样一组珍贵的文物——乾隆御用刀。根据故宫内的专家介绍,乾隆御用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腰刀,另一种是佩刀。通常,腰刀的刀身为直线型,它的长度要比普通的长剑稍短一些;而佩刀的造型则更为小巧一些。
网络配图
这些被珍藏于故宫中的御用刀具,具有很强的马上民族风格特征。它们的造型很像现在的蒙古刀,大多呈弯月形状。另外,在刀鞘与刀柄的位置处,有的用金丝紧紧缠绕,有的饰有美丽的纹饰,还有的镶嵌着多彩的宝石。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实物与档案中的记载,乾隆皇帝共命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共计百余把带有款识的御用宝刀。第一批刀具的设计制作始于公元1748 年,即乾隆十三年。
据说,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制造,真可谓是费尽苦心。无论是最初的纸样、木样设计,还是在具体制造的数量、名称、纹饰、年款,甚至是刀具的什件、皮鞘、楠木箱、用金量以及所附皮签上面的文字选用等,事无巨细,全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每当造办处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后,都要由司库白世秀与七品首领萨木哈亲自带进宫内,转交给太监总管胡世杰,由他送至养心殿,呈给乾隆皇帝御览。待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后,再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
网络配图
然后,造办处再奉旨进行改动、加工。之后再呈递御览。如此反复修动,直到达到乾隆皇帝的要求,才算真正的完工。就这样,这批宝刀在反复的修改下,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 年,才正式完成,前后共花去了十年的光景。
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视程度,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罕见的,而造刀有功的司库白世秀,也因此被提升为员外郎。在此之后,乾隆皇帝又陆续命人制作了三批刀具。
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两左右,其造型、长度、款识、图记等方面,皆与第一批刀具基本相同,只是在刀柄、皮鞘、护手方面,略有区别。
乾隆在位期间,除了有计划、有规范地制造了四批御用宝刀之外,还时常命人制作一些造型精巧别致的刀具。这些刀的长短大小不一,有的同匕首般大小。
且玉柄、皮鞘变化多端,并装饰有名贵的珠宝,给人以华美富丽之感。乾隆皇帝也会经常随身携带这种既可作为装饰,又能够用来防身的宝刀。
乾隆御用宝刀是清朝冷兵器的代表之作,它集中了中国古代刀具的传统样式与制作方法,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与工艺水平。这些宝刀工艺精细,装饰精美,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的富有与奢侈。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