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李隆基一定要杀她不可呢

2022-09-06 07:28:08 作者: 上官婉儿到底

  总而言之,在韦皇后眼里,上官婉儿这是在帮自己清除政治敌人,所以,对她也更加信任起来。

image.png

  上官婉儿可能跟武则天久了,对权势十分渴望,也很会利用男人来获得更高的权势,所以,她对所有男人都是左右逢迎的态度,更擅长投机钻营。有的人说她能长袖善舞,也有的人说她在玩弄权术,说到底,她终究不过是在封建皇权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个女子罢了。

  虽然,她爱权势,但是,她也有和诗人一样的爱好,喜欢研究诗书。

  为此,她建议中宗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

  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因为一身才气,中宗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而且,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

  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最后,她选出了宋之问的诗《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为第一名,并高度评价了他诗的最后两句: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她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而且,写出了一种有力且坚持的余韵精神,是好诗。

  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不少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

  在写诗这个方面,上官婉儿最擅长作长山水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将自然景观描绘了出来,很是活灵活现,虽然,她作的诗不算很多,但是,也为大唐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流。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

  通过上官婉儿特有的细腻笔触,展现出梅和柳的一刚一柔,描绘出初春独特的景色。“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跻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在上官婉儿的视角下,意外的将园林之美,描绘成野外自然景观,写作手法可谓独特。

  上官婉儿因才气得到了中宗的宠爱,但是,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氏公然在后宫和情夫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她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

  在中宗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勾勾搭搭,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

  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人,其中,就有一位美男子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

  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中宗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

  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为此,拿出了他自己最大的“诚意”来报答,那就是: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其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

  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哄得心花怒放,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

  这就是上官婉儿唯一被人诟病的地方,风流史太多了,当然,这也是后来李隆基要杀她的理由之一。

image.png

  说回正题,在上官婉儿快活的时候,那个权欲熏心的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合谋起来,毒死了中宗,还把上官婉儿喊来拟写遗诏。上官婉儿一向对政治有着极为敏锐的嗅觉,对于中宗突然暴毙一事,她隐约感觉到不对劲。

  这么多年来,她作为中宗的嫔妃,自然是很了解皇帝的身体状况,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会突然就暴毙了呢,肯定是有阴谋。而且,她在武则天身边待了那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虽然,不清楚中宗的具体死因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心里也猜出了大概。

  此时此刻,上官婉儿意识到韦氏这人可能靠不住,虽然,韦氏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也没有多少政治经验,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高下立判。

  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韦氏,和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氏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并且,十分频繁。但是,韦后还是坚决让她拟写遗诏。她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时刻,也决定了着她的后半生是否安稳,而且,她并不想因为韦后,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和身家性命。

  要知道,当年的武则天可是有胆识、有谋略、有手段的奇女子,在称帝的道路上,都筹备了整整三十年,而各方面能力根本不如武则天的韦皇后,才执政不过五年,就妄想当女帝,这也太自不量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