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李隆基一定要杀她不可呢

2022-09-06 07:28:08 作者: 上官婉儿到底

  还不知道:李隆基为什么要杀上官婉儿的读者,下面中国知识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当我们浏览历史云河之时,会发现:最浪漫、最风流的还要数唐朝人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包容性是最强的,要知道,自古以来女子当官的例子是很少见的,但是,在唐朝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对于女子的包容,并且,将对女性的尊重推到了巅峰。

  我们这次要讲的是一位女官,她就是上官婉儿。一位如烟花般的女子,也曾在大唐的江山上留下过美丽。提到她,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位厉害的女性——武则天,因为,是武则天残酷地改写了上官一家的命运,之后,更是直接影响到了上官婉儿的一生。

  至于武则天改写上官一家命运的故事,就要从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说起。

  高宗时期时,上官仪不但是宰相,也是非常有名的诗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

  泬寥空色远,芸黄凄序变。涸浦落遵鸿,长飙送巢燕。千秋流夕景,万籁含宵唤。峻雉聆金柝,层台切银箭。

  ——《奉和颍川公秋夜》

  到了麟德元年,上官仪因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获罪,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氏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

  好在,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

  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郑氏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

  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

  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

  “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则天听说有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

  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而2013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虽然年龄上有出入,但起码说明她受领了原来唐太宗给武则天的封号,显然,那时她已经进入武则天的视野。

  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考题很是胸有成竹,随即提起笔来,一挥而就,而且,文不加点。武则天一看,上官婉儿作的诗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立意精巧,词藻也很绚烂。更难的是,她写得一手灵动娟秀的小楷字,阅读起来很是赏心悦目。

  武则天很是欣赏这个女子,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负责掌管宫中诏命。就这样,上官婉儿从那一天起,就进入了武则天的视野。

  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

  其实,上官婉儿能够成功逆袭,在来到前台之前她就已经做了很多准备,而且,懂得牢牢把握时机的重要性。尽管,上官婉儿身世悲惨,但是,也不影响她拼命向上的决心,没有勤奋努力,哪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呢。

  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

  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在语言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整首诗歌,把剪彩花的过程及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

  可见,上官婉儿作为女性诗人在观察的细致、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美的独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类应制诗歌的写作中,注入了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而显得难能可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作者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可谓“神老气健”。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甚至,这一回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