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李隆基一定要杀她不可呢

2022-09-06 07:28:08 作者: 上官婉儿到底

  俗话说得好,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险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它藏匿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没有捷径可走,要想攀登上去,自己就要变得足够强大,还要具备挑战艰难险阻的能力,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攀登。

  在政坛浮沉了二三十年的上官婉儿,早已锻炼出一幅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韦皇后的阴谋诡计。她也意识到,这次起草遗诏可能决定她的生死,在不得罪韦皇后的前提下,找个靠山才是正解。于是,她的目光放在了代表着李唐宗室的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身上。

image.png

  随后,她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其实,太平公主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一旦韦氏真的掌权,她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所以,一直在暗地里帮扶才能出众的相王李旦,以及,他的儿子李隆基。

  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后一党核心成员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改由韦皇后参谋政事。

  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成与不成,对她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但是,中宗的突然暴毙一事,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十分不利,只有速战速决才能以绝后患。

  于是,他们立刻联合发动政变,并趁夜突袭后宫,把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并除掉,最终,将韦氏一族都清洗殆尽。尽管,外面杀声震天,上官婉儿却异常的镇定,从容不迫的喝着茶,因为,她早在起草遗诏的时候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笃信自己这次一定能完全脱身,安然度过这次劫难。

  当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军队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神色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

  刘幽求一看,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要处死上官婉儿,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四十六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那么,李隆基为何一看到这份遗诏,就毫不犹豫地要除掉上官婉儿的性命呢?

  其实,这份遗诏拥立的是李重茂,并不是他的父亲李旦。而且,上官婉儿之前一直在诏书中有意抬高武家,却频频贬损李家,引起了李隆基的不满,不忿恨她才怪。

  上官婉儿之前都没有怎么注意到李隆基的存在,其实,李隆基是个很有野心和欲望的人,同时,也是个很有智慧和才干的人。而且,他盯着皇帝的宝座,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但是,上官婉儿这么不识趣,那么,对李隆基来说,留着她也没有什么好处,索性就除掉算了。

image.png

  所以,上官婉儿错就错在太盲目自信,对形势没有充分的认清,小瞧了李隆基的真正实力,才会导致她的分析判断出了失误,最终,命丧刀下。上官婉儿死后没多久,小皇帝李重茂就被太平公主一把拉下了皇帝宝座,改由相王李旦登基称帝,并立李隆基为新太子。

  直到开元初年,继位成为唐玄宗的李隆基,命人将上官婉儿的所有诗作编集成册,整理出了整整二十卷文集,发行于世。从这件事,我们看出了李隆基虽然不能认同上官婉儿的人品,但是,对于她在创作诗词上的才华,以及在诗坛上所获得的成就,是非常认可的。

  纵观上官婉儿这一生,虽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如果不是武则天,上官婉儿原本应该是在上官府里过着简单快乐的大小姐生活,而且,唐朝可能多了一位女诗人。如果,没有那些传奇故事,上官婉儿很大程度上像李清照那样,和相公煮酒泼茶香,谈诗论词,过着平淡的一生。

  但是,命运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她既然身为一朵玫瑰,就必须要承受身上的刺痛,只有经过苦难,才能绽放出她自己最美的色彩。不管是忍辱负重,还是叱咤风云,她都活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也是唯一的风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