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公司及立讯有限收购的是纬创股份位于昆山的iPhone组装业务,具体落到业务实体即昆山纬新。昆山纬新成立于2004年2月10日,由纬创股份子公司WIN全资控股,新设立之初主要从事NB零部件的生产销售。2019年6月27日子公司WIN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纬创,并通过江苏纬创对昆山纬新进行增资,增资后江苏纬创持有昆山纬新约78%的股权,WIN则直接持有22%股权。
17年后纬创智能手机业务产能已完全转向iPhone供应链。纬创201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780万部,其中iPhone出货量160万部,占比仅20.5%。16年纬创股份加大导入iPhone订单,快速提升iPhone在智能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2017年后其智能手机产品线全部转向iPhone订单,同年营收获得了同比+156%的增长,达到2197亿新台币,并成功扭亏转盈,当年实现营业利润3.05亿新台币,17年昆山纬新占据纬创iPhone总出货量90%,也成为纬创最大的iPhone生产基地,此外,纬创近年来在印度还有少部分iPhone产能布局。
17年高峰后纬创iPhone业务又有滑坡。昆山纬新19年营收约为331亿人民币,相对17年高峰下滑35%,营业利润为5800万人民币,营业利润率不到0.2%,一方面和苹果手机销量18、19年有所下降有关,另外是纬创市场份额相对又有下降。
此次纬创股份出售旗下iPhone组装业务,我们认为有几方面原因:1、集团整体盈利水平处于低位,近年通过产业转型,布局新业务领域,需要去除盈利水平低的资产或业务;2、负责iPhone组装业务的昆山纬新,早期经历长期较大亏损,近三年也仅处于微利状态,较难改善,智能机业务在集团营收占比已从27%下降至19%;3、纬创股份整体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且昆山纬新的资产负债率亦处于同等水平,出售该资产有利于其降低财务风险;4、随着立讯近年来在苹果耳机、手表等组装业务的崛起和保持高效,其亦有意跨入手机组装市场,才促成此次交易,而这一布局亦得到了苹果的默许。
二、交易结构:大股东主导收购而上市公司不并表的背后
此次收购初步拟定价格为昆山纬新一季度最新净资产33亿元,大股东立讯有限(Q1末持股比例为42.93%)主导收购,上市公司出资6亿。
立讯有限公司(Luxshare Limited,简称“立讯有限”)成立于1999年8月27日,注册地为香港,为王来春和王来胜共同控制公司。立讯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讯精密”)的母公司,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立讯有限持有立讯精密股权比例为42.93%。
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2010年在深圳A股挂牌上市,10年营收10亿元人民币左右,到2015年公司营收正式突破百亿,19年营收达到625.2亿元。上市至今,公司营收增长超过62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8倍,市值近4000亿元。公司目前业务主要分布于消费电子、电脑、汽车、通信、医疗等领域。2019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收入为519.9亿人民币,占比为83.16%。
之所以上市公司不直接收购并表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收购标的去年营收规模331亿超过立讯的50%,直接收购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审批流程会更长,不及大股东主导并购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更主要是标的目前经营效率不佳,营业利润率仅为0.02%,直接并入将明显拖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而我们认为,用几年时间在体外对标的逐步输出管理和投资培育,待经营改善后长线平价整合进上市公司体系将是对双方更优选择,亦是从业务协同上的大概率事件。
三、协同效应:iPhone组装业务的变局和立讯深度垂直整合契机
公司公告表示,基于公司多年以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度沉淀以及对消费电子业务的中长期战略布局,该并购符合公司可持续发展规划。如本次股权收购成功,将可拓宽公司现有产品的销售渠道,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有效协同,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我们认为,一方面当前iPhone组装主要为鸿海、和硕与纬创三家,鸿海占据7成多份额一家独大,和硕2成多份额,纬创最新份额低于5%,而整体台资组装厂近年来在新品研发、投资意愿和配合效率上逐渐退步,和耳机、手表、平板一样,苹果意欲引入**厂商作为供应链鲢鱼来提效。
随着消费电子下游总体需求增长放缓,且行业内竞争加剧,台系ODM厂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下滑,渐渐拖累整体盈利水平。毛利率方面,鸿海整体由2015年的7.15%下滑至2019年不足6%,和硕下滑幅度最大,下降近3个pcts至3.3%,纬创股份虽从2017年有一定好转但出于低水平,19年毛利率不足5%。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方面,台系ODM厂平均水平不足2%,鸿海在三家台系厂商中业务规模最大,但营业利润率和净利率仅略高于2%;和硕营业利润率1.24%、净利率1.41%;而纬创盈利水平最低,营业利润率1.5%、净利率仅为0.77%。
目前传统ODM厂商均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降低传统业务占比。鸿海2017年提出“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战略布局,并持续推进其F3.0转型升级,积极投入“电动车、数码健康、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半导体、新一代通讯技术”三项新技术领域。
和硕不断持续深化5G研发实力,深耕汽车电子领域,结合其长期积累的电子电机核心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能力,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