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集体辞职”风波:为何离开体制?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2020-07-23 00:22:39 作者: 中科院“集体
么?

4.1?工资构成之种类繁多

以专业技术类9级实职正科级干部,正高职称为例,其基本工资包括有岗位工资2420、薪级工资2151;

国家津补贴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1610、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365、教(护)津补贴0(因为此补贴仅限于教师或护士);

地方津补贴包括附加基础性绩效工资1500、改革性补贴即车补183.78、行业津补贴0(此补贴限于特岗教师、医生、卫生防疫站、公安岗位);

年终绩效考核奖金在年底根据考核档次一次性发放,具体数额因财政收入状况每年均有所变化,一般在1.5W到3W不等,终绩效考核奖金按月折算的话2016年折算到每月为1400。

4.2??管理类与技术类对比

以管理类干部6级正科级实职为例。其收入合计为7324。与上述正科级实职专业技术类干部月工资相差2306(见下图)。

4.3?新人工资待遇

其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1220、薪级工资535;

国家津补贴包括基础性绩效工资1255、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100;

地方津补贴包括附加基础性绩效工资647、改革性补贴即车补118;

此处需说明的是技术类岗和管理类岗的新人待遇是持平的。


上述三个示例是从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事业编人员的工资情况来进行薪资情况说明的,从目前整体收入而言,部分事业单位的编内人员待遇甚至可以说所有专业技术类岗事业编人员的待遇已经超过了当地公务员的待遇!

从目前市场竞争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竞争略小于公务员。

五、取消事业编制

如今,多方消息都表明取消事业编制已成定局,事业单位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全部转企**,原本捧着“铁饭碗”的编制职员将转成合同工,工资情况按照收支情况进行发放,工资和公司效益挂钩。

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2020年前将全部转企**,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在职职工也会转为签订劳动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此次改革像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非常明确,到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完成改革,像辽宁就把全省的生产经营类事业机构精简了90%,力度之大,全国首屈一指。类似于这类的事业单位还有以下这些:

转为企业的人员失去事业编,其工资待遇按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发放,若效益好的单位,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若效益差的单位,职工收入将会下降。铁饭碗被打破了,因此这部分人是比较忧愁的。

六、编制的由来和变异

事业单位以及随之而来的“事业编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模仿苏联的制度安排,将从事社会服务和科研的部门设立为“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学校、科研、文化和医疗机构,在人事薪酬制度上与从事行政管理的政府机关相同,政府文件中通常将两者并列,统称为“行政事业单位”或“机关事业单位”。除工勤岗外,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编制内职工都拥有“干部”身份。两类部门管理制度相通,人员相互之间可以调动,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成为卫生局的官员,公立学校的老师也可以去教育局任职。

言之,事业编制职工可以调入行政机关成为行政官员。

而财政供养这些机构,就必须确立拨款标准,编制应运而生。编制的直接目的本是用来计划和确定工作岗位数和员工人数,以此作为财政预算和拨款依据,但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逻辑,本来是作为计划和预算单位的编制数目,自发自然地演变成了和具体员工捆绑在一起的一个身份,即编制指标最终落到了具体的人身上,有编制的职工,也就有了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身份,就享受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养老、医疗待遇,这个身份成了“铁饭碗”,计划经济时代,这个铁饭碗甚至可以传承给子女。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走向了市场经济,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尽管绝对额有所增加,但占单位总支出的比重一般明显下降,编制原本作为财政预算单位的作用也日趋弱化。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在公立机构扩张的过程中,编制调整非常缓慢,编外人员迅速增加,体制内外收入水平差异和社会保障差异日益扩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编制内外人员养老金的差异,更准确地讲,是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身份的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异明显扩大。即便考虑人力资本差异,机关事业编制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也明显高于企业职工。

这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制度有关。企业职工按照工资收入的28%来缴纳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0%,退休后的养老金根据缴纳的水平,按标准的计算公式发放。但大部分地区,在2015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之前,事业单位职工并不缴纳养老保险,其退休金由单位和财政共同承担,按照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比如工作年限满35年的,这一比例是90%;这一制度使得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完全和退休时的行政级别或职称挂钩,正是这一制度安排使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前突击提拔和提升职称的现象泛滥,这种职务提拔和职称评聘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其本意,不再是对工作能力、岗位和贡献的认可,而成了事业单位职工“论资排辈、人人有份”套取更高退休金的工具,这正是导致事业编制退休职工退休金明显高于同资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的一个原因,也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的弊端之一。

七、为什么要去编制?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的在职收入和退休金水平差距还不大,那么2000年以后这种差距在迅速拉大,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我们发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与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之比从1990年的1.1∶1逐步扩大到2005年的1.8∶1;同期,按养老金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重计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只下降了不到10个百分点,在2005年仍维持在85%左右;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则下降了约24个百分点,仅为4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