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坚决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2020-07-24 07:47:10 作者: 牢记嘱托坚决
一是主动契合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统筹推进“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从更高起点上推动泸水发展。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研判产业发展的周期性,坚定不移抓产业培育和转型,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宽增厚拉长”产业链,加快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加大“五违”整治力度,改造提升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功能配套、全力加快怒江新城建设。牢牢把握大滇西旅游环线和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主动融入规划布局,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着力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加快推动“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半山酒店”建设,带动泸水全域发展。四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进“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主题实践活动和每月“项目工作日”制度,统筹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与项目、一批重大政策措施和改革开放事项,抓实精准招商,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五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抓国家支持地方投资系列政策机遇,实施好“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成果行动,高标准推进绿色香料园建设,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基地”有机结合。六是用活用好改革举措和政策,以更深层次的改革强化制度保障,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阻力、挖潜力、激活力、增动力,有效盘活资源,突破要素瓶颈制约,不断加固底板,补齐短板。


进一步系统谋划、提升治理效能


泸水边疆的和谐稳定是构建全国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全国的和谐稳定,民族问题、**问题同边疆问题、贫困问题等相互交织,对我们维护祖国边疆的安宁、促进****进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上下必须坚持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改革实践。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提升治理效能为目标,聚焦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二要坚决维护制度权威,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乡镇、部门、行业、基层治理全过程,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强化制度思维、提升敬畏意识,理清职能职责、保障制度落实,不断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有效解决制度“悬空”问题,切实提高制度执行效能。三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强化对市域治理的各系统各环节的“健康诊断”,推动更多市域治理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刚性规范。要在聚焦重点、攻克难点、疏导痛点上下功夫,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反思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市域**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四要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坚持守好****这条生命线,高位推动创建全国****进步示范州工作,深化“九进”活动,确保今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同时要配合做好怒*****进步事业成就展相关工作。五要广泛宣传和深入实践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都要“像***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民族*****实践基础,牢牢守护好边疆。要坚持“**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原则,把守边固边作为重要的**责任,加快推进“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一线二线社会面相结合、打防管控相结合、专群力量相结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边境和谐稳定。


进一步苦干实干、交出合格答卷?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泸水决战全面**的进程,直接关联着全州全省全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关联着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让泸水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坚决把**攻坚作为第一使命,对表抓好落实,结合巡视巡察、扶贫成效考核和各级督察审计反馈问题,运用“五个逐一”工作法,坚决攻克突出的、不达标的短板和问题,确保如期兑现全面**“军令状”。二要紧盯迎接**攻坚普查、考核评估,下足绣花功夫,深入把最有风险的群体找准,把源头性、基础性问题解决好。三要对标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及时、科学、准确评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情况,找准找实影响硬任务完成、小康指数全面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症结所在,瞄准薄弱领域、薄弱区域、薄弱环节,补齐补全短板,补强补优弱项。四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抓住加大民生投入的政策导向和重大机遇,加快健全完善优质均衡、全覆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