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和诸葛亮两人有太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两人都擅长天文兵法,这也就导致刘伯温与诸葛亮一样,有很多后人伪造的传奇故事,“刘伯温给朱元璋送鱼”便是刘伯温诸多伪造事件之一。
刘伯温临终“送鱼”谣传
这个甚至连野史都算不上的后世谣传故事,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下。
——话说在公元1375年,刘伯温因病去世,不过在在去世之前,他“不甘”死的这么平凡,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没过多久鱼就死了,朱元璋当时是一脸懵逼的。
不过在17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392年,他想通了。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最喜欢的太子朱标没了。他回想起当时鱼没了时的状况,突然懂了刘伯温临终前送鱼的缘由。
鱼当时并不是缺水死的,而是相互争斗而死,因为其中的鱼都是遍地鳞伤。
这些鱼其实就是指代自己的儿子,暗指他的儿子们在太子朱标死后,幼孙登基后镇不住,会相互争夺,最终全部像矿里的那群鱼一样死去。
不过这个故事我们也就看看得了,不要当真。因为纵观《明史》,甚至是一些有关刘伯温的野史笔记都没有这个送鱼的记载。
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
刘伯温去世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据《明史》的记载,当时的刘伯温因为在朝中嫉恶如仇,他深知自己不适合在朝堂,于是便早早隐退乡野了,甚至连本地知县来拜访,他也是一概不见。
本来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孰料人算不如天算,他毕竟曾得罪了当时的权臣胡惟庸,即便是隐居起来,胡惟庸也没打算放过他,只要抓到辫子,胡惟庸就不会放手。
恰巧当时刘伯温还在的时候,曾向朱元璋进言,说浙江与福建地界中间有一个强盗聚居地,方国珍残余势力就一直潜伏在这,因此刘伯温向朱元璋谏言要求设立巡检司加以防范。
可当后来着手设立时,当地有人作乱,于是刘伯温为了解决这个遗留问题,在退隐后还是找了个机会去询问朱元璋解决方法,也算是做到有始有终。
但就是这个唯一一次退隐后涉及政治的表现,也被胡惟庸抓住了。当时的胡惟庸直接状告朱元璋,说这块地有龙兴之气,刘伯温神机妙算,肯定是想把这里当自己墓地。
朱元璋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剥夺了刘伯温的俸禄,吓得刘伯温来到京城谢罪,甚至不敢回家。刘伯温在京师过的很压抑,要小心翼翼应对胡惟庸各种暗算,所以没多久就病了,之后便去世了。
刘伯温去世时的真实表现
临死前,他倒是也有一些表现。
——首先,留下了一份遗物,那就是自己在天文方面的书籍,这些天文专著里的知识能够恩及后世,所以它让长子刘琏,一定要上交给朝廷,让后人有机会能够去学习。
接着,留下了一个治国策略,即:“治理国家,应该一宽一猛,有如循环。当今朝廷的急务,在于修德省刑,祈天永命。各形胜要害的地方,要和京师声势连络。”这个治国安邦之策略,他没有写下遗书来告诉朱元璋,而是要自己的二儿子在胡惟庸败亡之后,转告给朱元璋。
最后,留下一个断言,则是:“胡惟庸必定会败亡,并且在败亡后,皇帝必定会思念我,如果问起什么,就将上面的治国方略告诉他。”
这是临终前刘伯温所有的嘱托,从这里面可见,刘伯温从没有有过“送鱼”的表现。
那为何会有“送鱼”谣传呢?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上的刘伯温足智多谋,与当时民间渲染的诸葛亮一般神鬼莫测、料敌先机,曾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加上他还有烧饼歌这等预言广为流传。
有着这样的基础,民间开始流传他各式各样的传说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伯温就逐渐被民间神化了。居然被神化了,他的死也不应该那么普通,于是有了他“临死送鱼”这种未卜先知的故事流传下来。
当然了,神化也是有一定实践基础作为依托的,毕竟神话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送鱼”神化其实最初应该是来源于他的临死前遗言。
送鱼主要体现刘伯温的“忧国忧民”与“未卜先知”。
——而这些其实在刘伯温遗言要交代的里面都有体现,比如刘伯温让次子转达治国方略这是忧国忧民;又比如后来断定胡惟庸会有败亡的时候,这则是未卜先知。
甚至刘伯温在临死前还有送书给朱元璋这一表现。
有了这些基础,后世的人则以讹传讹,不断神化刘伯温的需要便出现了类似的送鱼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