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猎犬号》:战争片的艺术回归与创新

2020-07-26 08:44:35 作者: 《灰猎犬号》

作者:张义文

汤姆·汉克斯自编自演的影片《灰猎犬号》近日上线网络流媒体,影片由亚伦·施耐德导演,讲述了二战初期,由37支盟军船只组成的护航舰队在欧内斯特·克劳斯舰长率领的“灰猎犬号”驱逐舰指挥下,穿越北大西洋,同时还要与德国U型潜艇群周旋作战的故事。近年来,银幕上以二战中“海战”为题材的战争片始终不乏身影,如2017年的《敦刻尔克》,2019年的《决战中途岛》,《灰猎犬号》作为2020年首部进入观众视野的战争片,在整体的艺术表达上较之以往有所不同,体现为一种艺术的回归与创新,主要表现在叙事节奏、人物刻画、整体的人文性等方面。

强叙事节奏的营造

在一般的剧情片中,为了符合观众的基本审美习惯,往往为电影设计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以保证与观众的审美心理保持同步,但在《灰猎犬号》中却反常地营造出全程的强叙事节奏。强叙事通常指矛盾冲突激烈、戏剧性情节层出不穷、动作性场面多的叙事状态,比如功夫电影从头打到尾,赛车电影从头“赛”到尾,都可以看作一种强叙事,而《灰猎犬号》基本是从开篇战斗到结尾,营造出战争片的强叙事节奏。具体而言,可以从对叙事的二元划分上作出分析。

叙事分为故事和话语,故事即为故事内容本身,话语则为讲故事的手段。在故事上,《灰猎犬号》以二战时期的“海战”为故事题材,战争场面本身具有较强的动作性,因此故事选材即为影片强叙事的营造奠定基础。在话语上,影片首先抛弃了起承转合的叙事惯例,一般电影基本围绕“开端——发展——**——结局”的模式进行叙事建构,偶有影片还会附有“尾声”,但在《灰猎犬号》中,“开端”与“结局”被极限压缩,“发展”与“**”并重,成为全片主体;其次,影片在叙事时间上采取倒计时式的叙事策略,比如开篇是“北大西洋1942年2月”,随着剧情深入,开始以目标事件的出现设置“距离获得空中掩护还有50小时”“ 距离获得空中掩护还有36小时”等标题字样,制造出等待救援的迫切感;最后,影片巧妙插入各种细节或短暂的平静段落,并即刻打破这种平静,制造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紧张感,比如击沉第一艘潜艇获得短暂的胜利后,士兵们正欢呼,霎时又出现数艘潜艇,将胜利的喜悦瞬间冲淡。

营造强叙事节奏并使其充斥整部影片,必然带来全程高压式的审美效果,让观众始终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

饱满的人物刻画

人物是叙事的承担者,人物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故事的好坏。《灰猎犬号》中,对主人公克劳斯舰长的塑造抛弃了战争片中管长的英雄成长式手法,更非“高大全”式的完美形象,而是塑造了一个有缺点也有担当、有能力也有不足、会畏惧却有信仰的饱满、立体形象。比如,在面对战斗的不确定性时,由于舰队明显处于劣势,克劳斯在与大副的对话中声音沮丧地表示可能撑不到救援,在这一场景中甚至怕旁边的士兵听到而躲到角落里,自我的无助与坚定军心的诉求集中体现在同一人物身上;又如,当为自己做饭的炊事兵牺牲,尸体投向大海时没有顺利落下,电影特意表现了克劳斯表情颤抖的画面,一方面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敬畏,另一方面也刻画出军人的温度。

过去战争片中会着意塑造一类偏执式的人物,比如《血战钢锯岭》中从始至终拒绝开枪的士兵戴斯蒙德,以不变的信念推出崇高的人物形象,但此类人物往往显得不够真实,难以获得观众设身处地的认同,而一个有缺点、有弱点的人物往往更容易接近。《灰猎犬号》中的克劳斯既是英勇无畏的舰长,也是敬畏生命、寻求救赎、思念未婚妻的普通人,这样的人物所经历的战争时刻要比英雄式的人物更让人感同身受。除此之外,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颇为用心,比如克劳斯习惯了为自己做饭的炊事兵克利夫兰,当克利夫兰不幸牺牲,克劳斯遇到陌生的新兵士时,依然会下意识地喊出“克利夫兰”。简单的细节处理,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更为饱满。

人文性的提升

《灰猎犬号》作为一部以大场面战争场景为看点的影片,依然保有了战争片的内核——“反战”。相对于《1917》中以“止战”为出发点的叙事动机,或《陆军野战医院》《野战排》《全金属外派》等以揭露战争“反人性”的一面,达到对战争控诉的目的,《灰猎犬号》则将反战情结与**实现嫁接。

影片中,克劳斯舰长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富有**意味的行为几乎贯穿整部影片。比如,炊事员每次送来的饭菜,克劳斯必先做祷告;面对不确定的敌情时,同样要求得庇佑;获得胜利之后,也要默默感谢庇佑。尤其是在击沉第一艘潜艇后,当士兵祝贺他取得胜利,至少杀死50名敌人时,他却说,“是50条生命。”从克劳斯的身上可以看到对生命的敬畏感。除此之外,**元素还多次以偈语的形式出现,比如开篇呈现的希伯来书标题“耶稣基督,昨日、今朝、以及永远都是一样的”,暗示了克劳斯与未婚妻分别奔赴前线,仍会安全归来,宛若当初。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开篇展示了克劳斯与未婚妻互赠礼物后分别的场景,但结局并未展示顺利归来的克劳斯与未婚妻相见,更没有过去战争片中习惯植入的英雄归来与恋人拥吻的俗套设置。因此,影片并未由于部以大场面战争场景为看点便彻底落入商业影片的创作逻辑中,相反,通过**元素与反战情结的嫁接,角色关系点到为止式的处理,有效提升了其人文性。

事实上,《灰猎犬号》的正片时长仅有82分钟左右,依靠强节奏叙事可以保证观众坚持下来,否则也会适得其反,引起审美疲劳。但正是短小精悍的影片叙事中,依然着力刻画出饱满的人物,提升影片整体的人文性,保证大动作场面的看点的同时,也未落入商业电影的俗套逻辑中,这种对艺术回归与创新应该值得国产影片借鉴。(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