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连获三年青创赛奖:与同姓教授专利相似

2020-07-17 21:44:45 作者: 中学生连获三

除《一种光电双控柔性蛋清忆阻器在数据存算一体化中的应用》专利外,西南大学官网显示,段书凯曾与上述专利的另一位发明人王丽丹至少合作了11个国家发明专利。而段某严在初二时曾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的《“水中叉鱼”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智能优化方法》参赛作品,辅导老师名为王丽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官网找到一位名为王丽丹的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系统与电路设计、忆阻器与忆阻系统、生物电子电路和神经形态系统等。

其与段书凯学术交流密切,官网显示,两人合作了共22个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仅中文学术论文合作了35篇。

围绕段书凯、段某严、王丽丹三人密切关系的讨论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引发讨论。7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再次登录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官网时发现,段书凯个人简介页面中“发明专利介绍”等内容已被删除,其中包括与王丽丹共同合作的11项国家发明专利信息。

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官网段书凯的个人主页上,其和王丽丹合作的国家发明专利,截图时间为7月16日凌晨1时13分。

段书凯个人主页上目前仅存的信息,截图时间为7月17日12时34分。

多路空间变换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准确度99.75%?业内人士:可发计算机视觉顶级论文

除初二以《“水中叉鱼”问题的定量分析和智能优化方法》获得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高一以《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段某严还曾在初三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作品为《无人驾驶的鹰眼-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与APP实现》。

《无人驾驶的鹰眼-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与APP实现》项目简介。

该作品的项目简介提到,无人驾驶汽车风靡全球,“目前,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主要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但由于易受到图像空间多样性影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快速性和准确性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和空间变换网络相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路空间变换卷积神经网络。”

“对不同尺寸的输入图片进行多路训练,增强了网络的泛化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图像的空间多样性。通过用德国交通标志识别数据库GTSRB进行测试,我们设计的系统识别准确度达到了99.75%,超过了目前最高准确度99.67%。同时,将提出的算法移植到Android手机移动终端APP上,可以帮助行人和车辆安全出行。”

基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对该项目的简介,一位来自自动驾驶算法公司的工程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参赛作品中提到的“系统识别准确度达到了99.75%”,“如果真的超过目前其他学者,做到99.75%的准确度,是可以发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顶级论文的,所以我感觉水分比较大。”

据当地媒体报道,段某严曾以“怀揣科技强国梦想的好少年”获选感动当地十大人物之一,获奖理由包括“个人科技创新成果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金奖”,“专注无人驾驶技术中的交通标志识别技术,设计的算法识辨精度达到99.75%,超过目前最高准确度99.65%。”

段某严3年申报3项科技创新成果,且每一项都获全国大奖。其中,《无人驾驶的鹰眼-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交通标志识别与APP实现》和《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都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计算机科学参赛项目。

尽管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但某985高校计算机视觉方向教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两个研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个项目(指无人驾驶的鹰眼项目)感觉至少是一个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准,如果是一个初三学生在没有什么帮助下独立完成,确实有点不可思议,可以称得上神童了。”

但他同时提到,如果是在指导下完成的,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因为不清楚这个学生相关方面的基础,投入了多少时间,以及怎么指导,所以也不是很好说。”

“深度学习入门不算很难,有开源框架,很多本科生2周就能上手,初中生也不能说就学不会,取决于花多少时间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该教授表示,“当然要使用深度学习作出创新性的东西,即使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也不太容易,而且这个项目还要移植到Andriod上做一个App,这要会相关编程,工作量也不小。”

而另一位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人工智能领域有两种人,一种人可以提出算法,并且通过算法提升性能。“这种人需要具备更深的知识积累,因为深度学习更加明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数学、计算机、英语都有很高的要求,初中生哪怕能知道其中的理论,但是系统地实现一个工程我不看好,除非真的就是天才。”第二种是“调参工程师”,即在别人的框架上尝试调整一些参数来得到更好的效果,“只要知道评价标准,设置运行环境,然后跑程序就行。”

《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项目简介。

此外,一位在国内芯片研发商工作的业内人士就段某严的一等奖作品《用蛋清做个元器件―柔性忆阻器及交叉阵列的研究与制备》简介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我觉得这个技术不是创新,是颠覆。”项目简介中,“后面的每一句话都是生物学,计算机,芯片,人工智能的世界性难题。”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