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获全国大奖,这是戏弄谁的智商?

2020-07-15 18:59:13 作者: 小学生研究癌

牛日成 |?撰文

金亮 | 音频

陈炯 |?版式


近日,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项获得三等奖的作品引发争议,一度登上热搜榜。这个项目此前还获得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有网友质疑:获奖项目有关结直肠癌的研究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而署名的唯一研究者是一名6年级小学生,这可能吗?


对于舆论的质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回应称,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和云南省科协也相继表示,已经就此事展开调查。



看到“6年级小学生凭借结直肠症研究获全国大奖”这条消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一名“神童”“天才”横空出世。自古而今,无论是历史传说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小智商超群甚至远远突破年龄层智力水平的神童就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到底有没有“神童”“天才”?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我们宁愿相信是有的,同时也相信那一定是凤毛麟角。


那么,云南这名以结直肠症研究获全国大奖的6年级小学生,就是“神童”“天才”吗?我们无意断定他是或者不是,但是,将他的研究项目与他的父母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有待解开的疑点。



据相关报道披露,获奖小学生陈某某就读于昆明市盘龙区某小学六年级,他在网站上展示的项目部分实验记录中交代,学校老师带他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他想研究肿瘤,是因为肿瘤太可怕了。后来,老师们给他一个基因,叫C10orf67,他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他还是不太了解。


可以说,获奖学生的这段交代实际上就是为了构建这样一个事实:他原本是一名连基因都不知道是啥东西的小学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老师和杨老师”的指引下开展肿瘤研究,最终完成题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论文,并获得云南省和全国大奖。



这个获奖项目简介还这样写道: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应该承认,我们不能完全读懂这段简介文字所说明的项目研究价值,但我们至少知道有关癌症的研究和治疗依然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如果这名小学生所构建的研究背景和成果是事实,就说明他足以称为当代“神童”“天才”。但是,这件事最大的疑点甚至说最明显的破绽就在于,这名小学生所提到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老师和杨老师”被发现正是他的父母,而且父母的研究方向与儿子被质疑的获奖项目内容重合。这个“巧合”就给了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获奖学生母亲的研究课题

目前,“6年级小学生凭借结直肠症研究获全国大奖”这件事的真相是不是如同网友所说的“父母做研究,孩子拿成果”,还有待于彻底查清,但很多网友已经感叹自己的智商被无情戏弄了。


的确,一名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范畴,再加上这名学生的获奖项目正好与父母的研究项目相同,这自然就会让人推测是父母将研究成果当成了儿子的成果,而且项目介绍刻意掩盖了“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的“陈老师和杨老师”就是学生本人父母这一关键事实。大家可以想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对于一名小学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好处,所以这名学生父母涉嫌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嫁接”给儿子的目的是什么,就不需要多说了。



就这件事来说,我们除了等待事实真相之外,还很有必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小学生研究癌症这本身就是天方夜谭,为什么还有人胆敢制造明眼人一看就能识破的事来戏弄大众的智商?就一项全国性竞赛而言,公然造假以谋取奖项,这不仅是功利思想在作怪,而且是直接挑战竞赛应有的公平原则,实际上也是挑战社会的公平原则。这是社会大众所不愿见到、不能容忍的。


第二个问题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来头不小,权威性毋庸置疑。问题在于,小学生研究癌症这样一项超乎想象的参赛项目却轻而易举入围奖项,进入到公示环节,可以看出此前各个审核、把关环节已经是完全失守。这不禁让人要问:是什么导致一项全国性大赛漏洞大开?这样的全国性大赛权威性何在?真正的价值何在?这些问题有待大赛组织机构作出回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