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视角下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21 19:53:35 作者: 研究分享丨中
[14]由此应大力推动以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带动相关文化产品及衍生品销售,不断促进“非遗”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化,从而也能以品类促营销、以单一带混搭的商业路径促进短视频带货模式完善。

其二,以传统文化传承利用推动短视频产业的IP化、品牌化。短视频IP打造往往是一个从故事内容到产品产业、从小众长尾到大众流行的系统性过程,包括了价值观、故事、角色等内在要素和产业对接、转化、运作等外在呈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可为短视频产业提供长尾或主流的内容产品,并推动着市场价值有效转化和长线衍生,这不只是要推动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IP开发、品牌建设,更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创造力、形象可塑性和创意吸引力,以针对性融入或模块化转移方式促进短视频产业的IP经济发展和品牌形象塑造,这包括打造个人的、群体的、事件的、物体的短视频IP,加强短视频的生产、制作、传播等链条的品牌管理等。

其三,传统文化型短视频产业延伸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依托于平台管理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打通和线上线下联动,传统文化型短视频产业不仅能以直接创收改善当地手艺人生活和生产条件,更应以创业互助社区、创意社群、传统文化工作坊等促进在地效益释放。加快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产业化运作,推动传统文化类内容创作、生产和营销的集聚化,并以创新创业扶持不断提升当地社区的创造力。据此模式延伸,进而可不断催生由短视频平台支撑的多种类型社会企业,这可被认为是振兴地区和扩大社会参与的有效渠道,并用商业导向策略以减少行政干预,以盈余主要用于相关企业和社区的再生产,[15]有力实现短视频产业对乡村产业带动、区域经济振兴、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等深远影响。



短视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打开了一扇窗,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为短视频产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厚重的人文资源、丰富的社会关系、合理的商业化模式等,由此短视频产业也能更好地满足国家政策监管要求、跟踪产业红利方向、顺应市场需求变动、服务经营管理变革等,并以持续的用户价值输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变革的时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的短视频产业发展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始终应坚持守正创新的态度和以人文本的导向,正确处理移动数字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利用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与数字内容产业关联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以此不断助推中华文明复兴和国家***增强。

*本文系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与短视频行业创新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UC200D043)阶段性成果。


[1]张春楠.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44%?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首次反超长视频[EB/OL].(2019-05-27)[2020-03-18].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5-27/1336600.html.
[2]程丽仙.短视频:以己之长,赋能八方[N].中国文化报,2019-04-29.
[3]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2.
[4]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35-136.
[5]宁海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整合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6).
[6]*********.***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1.
[7]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8]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 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M].杜永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8.
[9]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赵乾坤,周宝曜,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4.
[10]王玖河,孙丹阳. 价值共创视角下短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研究——基于抖音短视频的案例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0).
[1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6.
[12]厉以宁.文化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370-372.
[13]Burri, Mira.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raditional Cultural Expressions: A Positive Look at a Difficult Relationship[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roperty, 2010(1).
[14]鲍勃·罗德,雷·维勒兹.大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M].朱卫未,孙昕昕,王茜,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18.
[15]安吉拉·默克罗比.创意生活 新文化产业[M].何道宽,译.北京:商业印书馆,2017:182.

作者:张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博士
本文已发表于《出版发行研究》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