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享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视角下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0-07-21 19:53:35 作者: 研究分享丨中

内容提要




在移动互联和文化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对短视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行业政策规定等方面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短视频产业的趋向,并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内容生态亟待完善、社会关系缺乏凝聚、商业运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源本体、价值要素、关系形态及生活样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创作内容源、关系连接器、商业调节机等作用,以此通过系统性路径构建不断推动短视频产业的创新发展。


短视频产业是主要依托于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的短片视频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数字内容业态,以创作大众化、产品感官化、分发智能化、消费碎片化等为主要特点,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低俗内容频现、行业环境不良等问题。故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短视频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要素融合和价值共创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只是通过短视频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更是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推动短视频行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首先分析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利用的时代机遇,并从内容要素、主体网络、商业经营等层面探讨短视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有针对性提出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体系。

一、短视频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驱动力



从产业整体、市场主体、政策环境等层面来看,短视频产业表现出规模扩张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监管治理力度加大等特点,而作为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挖掘、产业转化以及振兴举措均息息相关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协同发展态势明显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成熟和城乡文化娱乐消费的潜力释放,融合数字创意、多媒体、智能算法等的短视频产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短视频已成为最主要的视频娱乐休闲方式;短视频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5.3亿元增长到467.1亿元,在整个视频内容行业中增速最快。[1]而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进程加快,传统文化资源不断通过产业化、生活化、网络化等途径得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利用向开发数字娱乐内容或项目转移,逐渐和短视频及数字内容行业的扩张化形成协同交融关系。同时,有些以具体化或客观化存在的传统文化资本在移动场景中不断增值,这也使得移动短视频产业的场景再现、场景营造、场景传播、场景体验、场景营销等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截至2019年4月,抖音在现有的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中覆盖了1214项,共生产2400多万条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1000亿次,且2018 年书画、传统工艺、戏曲、武术、民乐等传统文化挑战项目的内容播放量较高,快手覆盖多达989项,2018年累计生产与“非遗”相关的视频1164万条,播放量达250亿次,秦腔、秧歌、面人、豫剧、火把节、象棋、剪纸、书法、木雕等传统文化类作品发布量较高。[2]




(二)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整合加速





短视频产业以短视频平台为主导,整个产业集中度较高,当前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秒拍、腾讯微视等综合性或垂直性短视频平台占据行业前列,且在整体上而言,个人或机构创作者所提供的内容产品差异性削弱,平台与平台之间往往展开激烈竞争。这就迫使短视频平台运营者及其他市场主体设法增加或利用替代品的功能,或通过投资兼并、联盟等方式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类型增加或关联,以形成业务种类的多元化。[3]互联网文化企业依托于其产业整合能力同时在传统文化利用领域和短视频产业发力,尽量通过企业内外部的一体化运作,不断强化在短视频产业中的市场竞争力
 1/8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