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疯了的地摊经济,现在还能持续下去吗?

2020-07-22 17:43:38 作者: 前阵子疯了的



地摊文化的经济来源





泡沫红茶的名词在现实社会有很多年轻人不太理解它的含义,而在50~60年代的茶粉们的记忆里,应该还是记忆犹新,一起在那些茶馆、茶坊都是聊天幽会的好去处,「泡沫红茶」的意涵广义的来说,是经过摇荡而产生泡沫的茶饮料,调制好后倒入杯内,泡沫会漂浮于茶饮表层,茶汤被泡沫覆盖于底层,这样一来茶汤就降底涩味,茶汤的呈现也比较能提香气,饮用时只要喝泡沫底层的茶饮,也能感到细致清香甘甜的风味。1980年代初期定名为「泡沫红茶」这个名词是涵盖所有茶饮的总称,因其在制作上以「红茶」调制成奶茶系列的产品也较多,以绿茶调制冰饮周边商品那个时期还未成熟,卖的成果没有红茶、奶茶商品广泛。后来循序渐进的推展水果系列果饮,搭配各款浓缩果汁为主要贩卖,也成为果汁绿茶的一大诱因。

1990年外带饮料加盟体系的串起,整个世界风靡起台湾茶饮料,然曾几何时也将「珍珠奶茶」又挂上新的代名词,从2012年悄然成为「手摇茶」。产物的流行来自于市场机制,「手摇茶」的定位将打开全球性的茶饮料大疯狂的复制,甚至研发推广,市场一片再次打入国际成为茶饮的主流。


1967年至1973年年代主要饮料市场是冬瓜茶与青草茶,除了路边摊的饮料。红茶冰也是古早味的一种,顺道一提的是茶饮类只流行红茶,并未发现绿茶有冰饮的呈现。




那段时期的「红茶」基本上是所谓的古早茶,是以阿萨姆红茶为材料的红茶茶饮。台湾早期的古早味红茶都是采用阿萨姆红茶叶来制作茶饮料,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中部以北是选用纯阿萨姆红茶叶来制作。(二)中部以是选用决明子与红茶以黄金比例的最佳拼配特调组合而成。当时的所有饮料都是采用塑料袋装取,然后绑个红色绳索,给个吸管就是外带饮料的饮品,早期这些饮料也都是只有放冷藏柜冰凉的商品,说白了就是纯饮料,不添加任何的食材,只加糖有甜度,是不能客制化可以任意增减糖度的饮料,出品顶多只加个碎冰入袋,拎着就走的外带饮料。





街巷弄茶饮摊也是台湾茶餐车经营的经济奇迹


泡沫红茶流行于「1980年」开始,茶饮的进化阶段展开了台湾经济的动脉,那时候的茶饮店称为「泡沫红茶店」或「泡沫红茶馆」是有提供座位与服务的店面经营模式,除了有门店的茶餐厅外,很容易在各大街边巷弄内看的茶摊非常多,这也是台湾特有的茶饮文化,以餐车的模式经营,那个年代经营地方如夜市、骑楼、路边摊等均能看到他们的踪迹。连锁店也从路边开始延伸,辗转至店面式的规模越做越多,餐车型的经营也不用投资那么大,操作也容易简单,此类型也是以外带为主,但并不采用玻璃杯的饮料就从此改写饮料历史。外带式是用塑料类和保丽龙的饮料杯,也因制作只有几款茶饮料,想投资茶饮创业或失业的人士均能上手经营转取利润兼顾家庭。


1980年代茶摊分为木头茶摊亭和不锈钢茶摊台,不过木头茶摊亭是占70%~80%的比例。这两种形式又分为经济型和阳春型,经济型是加有顶盖棚子,棚子下旁边周围设计有压克力包围的材质,可供茶饮料图片展示和写上饮料的品项价钱的功能。而吧台操作台上也设计有冰桶孔洞可以放冰桶,甚至在茶摊台底层也规划储存原材料的空间,茶摊周围也设计有三到四个抽屉可收纳重要资料与配备。阳春型的茶摊就很一般的规划车台,没有顶盖棚子周边没啥可供摆放物料的空间,得另外找个桌面摆放。茶摊的尺寸一般都是设计好整台摆放于专卖泡沫红茶物料商和供应机具设备的厂家,茶摊车台会展示于店家、厂家的店外都是提供现货而且可以送货到指定的场地。茶摊车台基本款设计有四尺、六尺,其他若有场地大小要按环境因素而订制,并需先付订金按所需的尺寸设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