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铷原子钟是什么意思?

2020-08-03 10:33:24 作者: 北斗心脏精度

  北斗心脏精度每三百万年差1秒

  据介绍,在北斗卫星众多必要的零部件中,铷原子钟可以说是北斗卫星的「心脏」,其决定着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据航天集团专家介绍,当年进口一台铷钟要 18 个月才能交付,当时我国的科研团队把研究所当家,没日没夜干了 8 个月,最后成功交付星载铷钟,北斗二号首发星得以如期升空。此后,国产化铷钟逐渐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达每三百万年差一秒。

  据了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 MEO 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 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 GEO 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 24 颗 MEO 卫星,3 颗 IGSO 卫星和 3 颗 GEO 卫星。

  新闻详情:

  央视网消息: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宣布建成开通。从1983年“双星定位”理论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让中国的北斗终成世界的北斗。 北斗的研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的节目将为您讲述。

  作为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它的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北斗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不断设计研发更高精度、更强能力的国产原子钟,研制团队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我们来看看北斗“心脏”研制背后的故事。

  眼前的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金属盒子就是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已经79岁的雷文琦是我国第一代铷钟研制带头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铷钟的研究,却只停留在理论和地面研究阶段。直到“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目标出现,研制团队意识到铷钟这颗导航卫星的“心脏”必须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