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七夕这些历史你知道吗?是怎么一步步变成现在的中国情人节的?
8月25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是著名的传统节日,现在的我们一般都把它当做中国情人节,但是其实七夕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作为情人节存在的。人们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从街上越来越多的穿汉服的小姐姐,再到把清明中秋列为法定假日的政府。传统在延续同时也在发展,七夕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夕的过去和现在吧。
七夕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战国时期就有了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但是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是要到东汉时期才出现,不过那时的故事与现在还是有着不小的出入,主体的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银河,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和织女用鹊桥相见一次已经成型,但是具体的织女下凡洗澡和牛郎的牛则是民间在漫长的时间里慢慢形成的。
很多人都知道其实古代的七夕其实叫做“乞巧节”,并不是情人节而是女儿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乞巧节纪念的并不是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织女,女孩子会在七夕这天向她祈祷。乞巧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穿针乞巧,比穿针引线快最快的女孩叫做“得巧”,其他人“输巧”,赢家可以获得礼物;另外蛛丝乞巧,比谁盒子里蜘蛛丝多;还有一种方式是把针放在水面上不沉下去,成功了就算“得巧”。所以其实某种意义上七夕可以算是求事业的节日。
传统节日往往伴随着传统食物,我们都知道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清明节吃的青团近年也被找回来,还成了网红食品。七夕其实也有对应的传统食物的,那就是巧果。巧果又名笑靥儿,它历史悠久,记载北宋时期风土人情的《东京梦华录》里就有记载。现在的巧果有着南北两种做法,南方巧果是上海沪式糕点中的传统产品,七曲八弯是它的最大特色,是一种油炸食品,而北方的巧果据说起源于山东胶东,是在模具里按出造型后烙熟的,北宋首都是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应该就是北方巧果。
不过现在人最熟悉的应该还是作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因为牛郎织女这对著名夫妻,人们赋予了七夕新的含义,在这一天作为中国的情人节过。虽然很多人都说对于有对象的人来说,每一个节日过多的都是情人节,但是七夕作为官方盖章的中国情人节能正大光明的秀恩爱,情侣在这天送礼物共进晚餐,还顺便**身边还没有对象的朋友,**方式种类繁多多种多样,比如最近兴起的七夕**。
很多人觉得七夕在古代并不是情人节,现在的人把七夕当情人节过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是不可行的。有很多人在呼吁回归传统,不只是七夕节,还有一些已经随着时代改变了的文化传统。但是我觉得风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过这个时代的节日并没有什么不妥,其实没有必要非得讲究以前。我们当然要了解传统,但是也要接受当下,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是在改变的,风俗的变化也是历史的进程。强行推行不再符合现代的古老的文化习俗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古老的传统彻底消失。七夕变成情人节是时代选择的结果。
大家的七夕又是怎么过的呢?有出去和对象约会,一起甜蜜的共进晚餐吗?没有对象的朋友是不是受到了类似七夕**这样来自朋友的**呢?大家心里的七夕节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踊跃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