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男童被父亲怒摔致死:这两种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灾难

2020-09-01 20:49:02 作者: 2岁男童被父

作者 | 朱雪琴 幸福双翼资深导师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热搜,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陕西宝鸡,一个2岁半男童,因为父母亲在养育孩子的抚养上有冲突,被父亲抱着摔向沙发几次,后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更令人心痛的是,网上流传的视频,拍摄者是孩子的母亲。

这个无辜的生命,人生还没开始,却被亲生父亲葬送,而旁边拍摄却不及时阻止的母亲,也让人无比愤怒。

目前孩子父亲已经被刑拘,但这个看似极端的个案,却折射出孩子们令人心碎的生存现状:虽然他们的物质环境,比前几代人的总和都丰富,但他们内心世界的被关注程度,却没有显著提升。


随着幸福双翼课程的普及,加入学习的家长越来越多,这让我们感觉很振奋。同时,主动学习和升级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家长,在家长总体的比例中,依然比较低。

在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和案例见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最深的伤害,往往来自最亲的父母。

虽然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有两种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人生最大的灾难。

第1类父母:生理上成年,心理上“巨婴”


国内著名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说过,中国大部分成人心理上都处于“巨婴”状态。

即,虽然生理年龄上是成年人了,但心理水平依然停留在婴儿状态:希望世界围绕着我转,凡是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人或事,都会引发出巨大的失控感和愤怒感。

虽然,我未必赞同大部分成人都是“巨婴”这个说法,但现实中接触了无数家庭案例后,我发现:每一个孩子出现问题的家庭里,父母之中至少有一个心理上处于“巨婴”状态。

“巨婴”虽然心理上跟小婴儿是一致的,但最大的不同是:

小婴儿虽然以自我为中心,但他们身体弱小,就算发怒也对他人和世界构不成实质的威胁。

但“巨婴”一旦愤怒失控,却可以对他人和世界产生严重的影响。

这个让人心痛的新闻案件中,幼童的父亲,明显处于心理上的“巨婴”水平。

无论他和孩子目前发生了什么冲突,本质上都是外界的言行不符合自己内在预期之后而引发的结果。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然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虽然我们希望万事如意,但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遭遇失望和失败。

但为何,有的人遭遇失望和失败后,虽然也有沮丧的时候,但很快可以恢复状态,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而另一些人,却会因为一些原本不大的冲突,产生巨大的愤怒和失控,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

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到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婴幼儿早期的“全能自恋”这个概念。

全能自恋,是婴儿大概在6个月之前的心理状态。

全能自恋,是每个人在婴儿早期都具备的心理,即:婴儿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我一动念头,和我完全浑然一体的世界(其实是妈妈或其他养育者)就会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


通常情况下,6个月之后,婴儿的全能自恋随着认知的发展,开始被打破,婴儿发现:原来,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个人。

随之,孩子开始把自己和妈妈区分开,把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区分开。

当婴儿开始认生、怕生时,其实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是非常好的一个迹象。

婴儿时期,得到及时回应、看见和照料的人,全能自恋得到良好充分的满足后,就可以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接受妈妈跟自己不是一个人,接受有的时候不如意的事情的发生。

哪怕失望时,也会有难过生气等情绪,但从小就被及时看见和回应的人,会有力量面对,也更有勇气从挫败中走出来。

所以,每一个成年后的“巨婴”,大概率都是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心灵上的看见、回应匮乏的人,所以,遇到分歧和冲突时,他们很容易重新陷入那种失控后的极度恐惧与愤怒状态,进而在言行上出现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

这个困局怎么破呢?

首先,必须从自我的觉察开始。

当不如意发生,当冲突分歧发生,问问自己:我的感受和反应,是客观的,还是过度的?过度的反应中,多少是当下真实的,多少是过去累积的?

有觉察,就有改变的开始,有觉察,就会不轻易把常见的分歧冲突,上升到必须鱼死网破的阶段。

有一个二宝妈妈,老大是哥哥,老二是妹妹。

妹妹出生前,妈妈一直尽心尽力陪伴孩子,为此不惜拒绝老人帮忙带孩子的要求,忍受来自家人的各种不满。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