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八佰》
《八佰》成为近期最能哭的大片,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大片。
关于《八佰》的争议,除了人肉炸弹那一幕催泪情节,还有就是关于整个《八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
电影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真实历史事件,在那里战斗过的四百多位英雄,都是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
可是在电影《八佰》中,战斗的方式、战斗细节和伤亡人数,特别是最后撤离时的惨烈,都与历史上真正的那场战斗不相符。
有一种说法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是一场秀,秀给国际媒体看的,所以出现了一艘巨大的飞艇;同时也秀给对岸的中国民众看,所以出现了汹涌的围观群众。
四行仓库守军的领袖谢晋元(杜淳饰),也是《八佰》的男主角,他的几句台词也证明了这个说法。
“我们这四百人让民众看到了,我们中国还有希望。”
“我们不只是在这里抵抗日本人,我们是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
四行仓库是一座坚固的银行储物仓库,建于1931年,当时是上海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地址位于上海市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
当时,淞沪会战已到尾声,四行仓库是国民革命军88师的师部,里面存有大量军需物资,包括军火弹药、食物和救护用品。
这是谢晋元和八百壮士能坚守它的物质保证。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四行仓库所处的位置,和后来发生的战斗。
四行仓库在苏州河北岸,与南岸的灯红酒绿只有一水之隔;最后守军撤离时,是从仓库的正面,也就是南面出发,通过东南角的新垃圾桥,进入租界区。
作为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主角,88师262旅524谢晋元团,在这进行了四天四夜的连续战斗。
第一场是放一小队日军从北面攻入,然后被关门打狗,轻松活捉了几个小日本。
第二场是日军从南面架梯和下水道泅渡,同时发起偷袭;
第三场就是同时强攻南面和爆破西面的墙壁,再然后就是升旗后的楼顶空袭,和最后的惨烈撤离。
第一场战斗,发生得很突然,结束得也很快,而且因为是在北面,南岸的群众只听到枪响。
第二场战斗是在晚上,南岸的人不多,但还是看到了,还惊动了租界的英国人,他们打开探照灯,照向四行仓库,给守军帮忙。
第三场则是在白天,南岸所有人都在看着,包括何香凝先生和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南岸的群众还打出大字幕,写着“西边”,提醒守军注意西面强攻的日军。
四行仓库是一座四方型的建筑,而且很高,所以南岸的群众理论上只能看到四行仓库的东西南三面。
实际上,在苏州河南岸的VIP观战区,只能看到四行仓库的西面和南面;要看西面要走得远一点,要近一点看,只能看到南面正门。
最重要的是,四行仓库是一座坚固的仓库,它只有南北面有门和窗,东西两面全是厚重的实心墙。
当时,四行仓库所处的位置,东西北三个方向都已被日军占领,只有南岸是租界可以退。
可日军为什么放着空旷的北面不打,而是强攻南面正门和西面的厚墙呢?
因为观众都在南岸,只能看到四行仓库的南门和西墙?
所以,《八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就是一场秀,而日军也在配合这场秀,忠实的扮演他的角色,只攻南门和西墙?
其实,在四行仓库东南方向200米左右,有一个巨大的煤气贮藏柜,属于英国人的上海瓦斯公司;像一个不定时的大炸弹,一旦引爆,南岸的百姓包括租界的老外,都会死伤惨重。
当时的日军因为对租界区的老外有所顾忌,不敢使用炮击,也没有出动飞机。事实上,四行仓库遗址上的弹孔,能看到很多大大的坑洞,说明日军是使用了炮击的,只是没有用重型大炮,怕轰到煤气柜和英美的老外。
日军真正可以强攻的只有西南北三个方向。
刚开始,日军选择的进攻方面就是四行仓库的北门,结果失败了,主要是因为不清楚四行仓库内守军的实力。
之后同时强攻南门和西墙,其实意图也很明显:全歼。因为那时日军被激怒了,远处高楼上被吊起的老葫芦(黄志忠饰)等逃兵,暴露了日本人的残忍。
四行仓库已经三面被围,88师守军唯一可以撤离的方向,就是通过东南角的新垃圾桥,撤往租界区。
如果从北门撤出,无异于自投罗网。
所以,日军从南门强攻,堵住了守军唯一的退路;再加上西墙的爆破,试图把整个四行仓库毁灭。
放着北门不攻,是知道守军不会从那突围;而东墙不打,是因为那边有个大炸弹,尽量远离。
结果,日军这样的操作,完全暴露在南岸的观战群众眼里,就演变成了一场实况直播的战争秀。
如果忽略南岸的观众,这原本就是一场惨烈的剿杀。因为从来没有一场战争,可以在百米之外,有一群置身事外的观众。
《八佰》则把这场秀进行艺术化加工,派来了一艘大飞艇,还有升旗时的轰炸机。
最后,守军撤离时,除了留下一部分走不动的伤兵,羊拐(王千源饰)等杂牌军,从北门出发主动攻击日军,其实就是用他们的牺牲,来掩护南门撤离的主力。
如果非要说这是一场秀,那也是一场伟大的秀,因为四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都是用生命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