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村民哄抢海边飘来的榴莲后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为什么吃榴莲也会中毒?近日,他们中毒的原因已查明,而且这些常见食物也可能会中招,一起来看看!
抢榴莲食用后集体中毒
8月26日,一榴莲货船在广西东兴市万尾金滩海域侧翻,漂浮上岸的榴莲引发当地村民哄抢。
不过很快,这些食用了捡来榴莲的村民却陆续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截至2020年8月27日10时,东兴市各医疗机构报告因食用万尾海域捡来榴莲出现不适症状人员523人次,经医学排查,大部分就诊人员只是稍感不适,其中有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者101人,予以对症处理后陆续自行返家。留院观察9人,病情稳定。
按理说,榴莲是一种很安全的水果,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中毒事件呢?
据广西疾控披露,自治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食品安全专业人员,与防城港市、东兴市相关单位联手出击,经过缜密的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最终找出了本次案件的真凶:副溶血性弧菌。
什么是副溶血性弧菌?
原来,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喜欢盐的海洋微生物,也是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另外,这种致命菌在海里非常常见,除了海产品外,其他食物包括本次事件中的榴莲,经海水浸泡也有可能被污染,人一旦进食也可以导致食物中毒。
进食含有这种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据了解,这种菌潜伏期自1小时至4天不等,多数为10小时左右,急性起病,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失水、畏寒、腹泻、水样及发热等临床症状。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10月,海产品大量上市时。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中毒原因则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而上述的榴莲是因货船侧翻掉进海里,然后漂浮上岸,最后被村民抢后食用。正好这种菌侵蚀进榴莲内,村民们食用后便发生了中毒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菌存活能力强,海水中可存活47天,就算在抹布和砧板上也能生存1个月以上。
这些食物也有可能会中毒
在这起事件发生前,大概没人会想到原来掉进海里的榴莲是不能吃的,属于单纯的意外事件。
但大家要知道,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广,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我国华东地区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就连加工海产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也能高达87.9%。
简单来说,海水是本菌的污染源,海产品、海盐、带菌者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播本菌的途径。
除了海产品以外,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这也是由于副溶血性弧菌喜盐所导致的。
为什么吃生腌海鲜不会出事?
▼
也许有朋友会问:像是潮汕地区,不也会吃生腌海鲜吗?为啥他们不会发生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这是因为,副溶血性弧菌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怕酸,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潮汕的生腌会用浙醋经过长时间的腌制;二是怕热,这种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弱,潮汕熟腌自然也不会有事。
也就是说,大家只要做好以下措施,就能够很好地避免发生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
1.不要进食海里捞出来路不明的其他食品(非海产品);
2.进食海产品前应煮熟煮透,尽量不生吃海产品;
3.用于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进行严格清洗和消毒;
4.加工过程生熟用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同时要在低温下储藏食品;
5.副溶血性弧菌对酸敏感,烹饪和调制海产品时可加入适量的食醋;
6.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烧熟的食品尽快食用,隔餐食品低温保存,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总结
如果不是这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件,大概很少人会注意到原来我们身边是有这么一种致病菌。厨师朋友在采购时要采购有明确来源的食材,日常烹饪中也要做到生熟砧板要分开。大家平日里如果食用海鲜时,应该避免生吃,在食用腊制品也要做熟透再吃。
更重要的是,海边飘来的东西,再也别乱捡来就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