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恒力石化年报显示,恒力石化“开展煤制烯烃升级示范,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适度发展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提升非石油基产品在乙烯和丙烯产量中的比例,提高保障能力”“积极促进煤制芳烃技术产业化,推进原料路线多元化”……初步尝试的结果为“产业园区内煤化工、炼油、化工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高效业务与成本协同”。
煤化工与油化工之间,尽管原料不同,下游产品却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多年前,中国诸多煤企,因国际油价高涨曾掀起了煤制油的热潮。彼时,神华集团与兖矿集团都在榆林投下巨资建设煤制油基地,欲打通煤与油之间的阻隔。
可是,当煤炭产业要去分食石油产业的蛋糕,必然会遭受石油产业兴衰起伏的市场冲击。按照兖矿集团当时的测算,煤制油每吨成本大体上与50美元/桶原油进口价相当,即国际油价在50美元/桶之上,煤制油才能有利润。后来,国际油价长期走低,耗资千亿研发的煤制油技术,也陷入长期亏损。
煤炭和石油互为替代品,二者市场价格有着密切的正相关性。恒力集团若建成油化工、煤化工两大基地,一方面可借原料多元化、产能协同等优势冲抵产业风险;另一方面,也时刻面临着煤价与油价波动所带来的两大产业和基地之间的风险如何平衡的考验。
金联创煤化工高级分析师荆常婷认为,油价与煤价相比,油价往往波动更大。如果国际油价在高位徘徊,煤化工就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也能够规避原料的市场风险;如果国际油价长期走低,煤化工生产的与油化工相同的产品,就势必面临着巨大的成本考验。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看来,在中低油价下,现代煤化工并不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在不考虑碳税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当国际原油价格分别高于45美元/桶、50美元/桶和6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项目、煤制乙二醇项目和煤制油项目才具备成本竞争力,并且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走高,现代煤化工的成本竞争力不断增强。
同时,现代煤化工项目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物排放强度也较高,对项目所在地的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等支撑条件要求较高。中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特点较为突出——北方煤炭资源富集省区,恰恰水资源相对匮乏且生态环境脆弱,大型煤化工项目对区域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荆常婷指出,恒力生产基地设在西北,但市场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恒力油化工在沿海有着水运优势,西北布局的煤化工项目可以获得煤炭成本优势,但运费成本势必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