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谢佼)9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成都300年桂花巷内桂花树大量被砍,暴露哪些问题?》的评论。
9月7日,人们发现成都市桂花巷内的桂花树,几乎全被拦腰砍掉。居民怒斥:“说砍就砍,砍了好几天!”桂花巷在清代就是颇有名气的“丹桂胡同”,千米小巷丹桂飘香,为成都著名的方寸街景。如今正是桂花飘香季,桂花巷的桂树却倒在斧锯下,蓉城父老听闻无不痛心。
成都以“公园城市”闻名,市民爱好绿色、崇尚自然,为何会出现这种“野蛮施工”?有媒体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刚开始得到的答复是“不清楚”,后调查得知是当地进行道路改造,而施工方没提前报批。
施工方肯定是难辞其咎,但细加推敲会牵出更多疑问:有几百年历史的桂花巷接连放倒桂花树,为什么一直没人管?到底是谁在缺位?
首先,明显“不懂行”的施工方,是如何参与这个施工项目的?城区道路改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接的活,相关单位有没有对施工方做了解、验资质、提要求?是什么要求,是要求修剪还是砍了新栽?这些要求是否曾公开?砍树、新栽之间,有没有特殊利益?
其次,闹市区内持续砍树,为何没有被管理者发现?这不是在深山老林中偷伐一两棵树,而是在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公然砍伐。施工现场,有吊车、装载车、电锯,道路打围,声势浩大,相关部门岂能一句“不清楚”就脱责?一位四川大学教授在朋友圈发问:“见者人人举报,管者个个不知?”批评言辞有多辛辣,内心就有多失望。
其实,城市砍树惹争议,不止桂花巷一处。此前某市主官,因为不喜大树,曾强令将城区大树砍伐一空,市民给他取了一个“蒲剃树”的外号,不久后,他就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了。从如何对待城市林木、如何对待砍树,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引发我们对很多问题的反思。
一是基层治理中的责任缺位。在一些项目中,有些业主单位只管项目发包,不管施工质量,缺乏跟踪;有些管理部门只管核对审批程序,对施工过程缺乏了解渠道,缺乏预防手段;有的施工企业只求省事,不替群众着想……这些典型的“责任心走不出文件袋”,是肢端麻木。
二是情感缺位。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百年树木,都是城市生活中美丽的情感具象,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对群众普遍欣赏的美好事物下狠手,莫不是觉得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这种“我行我素”“冷漠症”,是情感麻木。
三是常识缺位。譬如砍树,难道不知道要履行法定手续吗?又譬如某地出现拉线丈量菜摊,某地要求环卫工“以克论净”,这些“奇葩举措”往往不符常识。这是标准麻木。
四是敬畏缺位。只知有己不知有法,宁讲霸道不讲规矩,就像那位“剃树书记”,想尽办法让部下顺从、让忠言消失,看似营造出顺心如意的环境,实际上缺少了自我警觉,自我毁灭的路上踩不住刹车。这是痛觉麻木。
如果任由种种麻木发展,最终必腐蚀健康肌体,损伤群众利益,损坏基层威信。这显示出,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仍任重而道远。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特别是基层权力微运行,必须要有察民冷暖的共情感知能力,让脚跑起来,让心热起来,让常识和敬畏常伴身边,才能枝叶长青,赢得群众支持。希望乱砍树的新闻再也不要出现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