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岛,定制离岛慢生活 嵊泗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2020-10-09 09:36:26 作者: 花鸟岛,定制

   国庆期间,在嵊泗县花鸟岛码头,一辆辆旅游观光车满载着游客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2013年10月,在充分考量海岛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花鸟乡提出“定制旅游”的概念,将花鸟村作为核心发展区域,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全民共享为目标,将离岛劣势化为优势,逐步探索产业、生态、民生三者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岛乡村旅游发展的“花鸟模式”,为这个偏远海岛村打开全面小康大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近3年,花鸟村游客年增量同比分别达到60.8%、58.65%、86.82%。去年,花鸟村集体收入达约62万元。“定制旅游”也使花鸟村突破了海岛旅游的淡旺季局限,旅游季节从以前的7月和8月延展为4月至11月。

  定制旅游

  焕发海岛活力

  确认订房信息、沟通旅行需求、预定游客船票、准备特定餐食……这是返乡创业青年任梦蝶的工作日常。2017年,借着岛上推行“定制旅游”的东风,她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方·外”。开业第一年的前3个多月,“方·外”民宿营业额就达30万元。

  这得益于岛上“定制旅游”的高品质管理。“‘定制旅游’采用了‘一岛一景区一公司’的管理模式。”花鸟微度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明说,公司统一配置票务、观光车、渔家乐休闲渔船等,采用管家式旅行服务,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当地严格设定各类社会资本的入岛门槛,保证岛上“定制旅游”的优质服务。

  “定制旅游”带来了客流,也盘活了岛上原有的业态。

  “叶老板,晚餐帮阿拉挑几个螃蟹、黄鱼嘛!”10月6日,花鸟乡老兵之家饭馆里,一桌客人刚结完账,又有上海游客进店预订晚餐。

  67岁的叶祝芳是这家饭馆的老板,也是土生土长的花鸟人。他坦言,从2009年开店至今,店面虽然没扩大,但客流量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一开始店里几乎没有游客,我们免费为退伍老兵提供食宿。”叶祝芳说,自从乡里开始打造“定制旅游”,岛上的游客便逐年增多。挂满锦旗的老兵之家俨然成了网红餐馆。“今年5月到现在,我们店的营业额大概有20万元。”叶祝芳说,“收入增多了,阿拉老兵之家也能做到收支平衡,给过来的退伍军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的业态在这里生根发芽。在北岙码头,靠泊着数艘休闲渔船。“你看,这就是阿拉的船,每年能接大概600名游客。”64岁的张岳富指着一艘蓝色休闲渔船说,他以前是本地帆张网船老大,2018年开始他和儿子共同经营渔家乐,带游客出海海钓、游玩,一年下来能增收6万元左右。

  精耕细作

  打造宜居村落

  从码头眺望花鸟村,白墙蓝顶的民居错落有致,海礁边的石艾草一丛一簇,岙口泊着几艘渔船,渔村味道浓郁。精耕细作的“花鸟模式”抛却大拆大建,让村庄保留了原有的纹理。

  来过岛上的游人都有一个体会:花鸟村人气旺,却不拥挤和喧闹。

  “三天两晚‘定制旅游’的在岛人数控制在1400人以内。”姜明介绍,在实施“定制旅游”提前预约的基础上,花鸟岛严格控制游客人数,灵活安排节假日海上交通班次,实施民宿预订游客分组分流管理,对进岛、离岛游客进行导流。“一方面,控制了上岛游客的数量,避免大进大出,起到限流的作用;另一方面,降低了节假日高峰期海上交通保障、环境超负荷运转的风险。”

  此外,严格控制村内机动车总数。岛上交通以观光车为主,一天7个班次。在服务游客的基础上,免费向当地村民开放。

  变荒地为景观。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同时,花鸟村还积极推行村集体土地有偿租赁制度,盘活村里闲置土地。在伍玛民宿的后院,透明栈道和无边泳池颇为别致。“之前这片就是一块荒地。”经营者徐文豪介绍,两年前他向村里租下这块地进行改造,提升了民宿的品质。据了解,目前花鸟村对外租赁闲置土地近800平方米,村集体收入因此每年增加3万元至5万元。

  2019年,花鸟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花鸟模式”下,这个曾经的偏远海岛村落,已然再生蜕变。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滕蓉 何伊伲 通讯员 黄妍卉 陆敏浩    | 责编:汪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