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奸臣魏忠贤的死亡,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020-09-18 18:34:58 作者: 为什么说大奸

1627年12月11日,明末一代奸臣魏忠贤在阜城自缢身亡。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一番努力之后终获得明熹宗的赏识,不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店,排除异己,权倾天下。

明朝中期以后,大臣的权力很大,大到连皇帝立太子都得听大臣的。这些臣子以捍卫道德为己任,以身死留名为理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东林党人。这些人的初衷是好的,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但是他们在施行自己的主张时,威胁到其他非东林党人的利益。于是这些非东林党的官员也效仿东林党,以地域为单位,以高官为领袖,结成帮派。一时朝中出现了诸多党派,宣党、浙党、楚党、齐党。党派斗争日趋激烈,规模升级,性质更加严重。对朝政,对国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并且使有志之君主无法施行自己的政策。期间,明朝从内政、军事、经济上不断没落。北方满清崛起,领土不断缩小南移。国内百姓生活困苦,起义不断。最高统治者看到了这些问题,心急如焚,想励精图治,重振王朝。可是大臣们依然在进行党争,政策无法下达,只能深居后宫。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位皇帝便想到利用宦官制衡朝臣。并且用的很顺手,成效斐然,皇权得到了捍卫,政令终于能够下达。如大太监刘瑾当政期间,深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甚至有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实际上,刘瑾只不过是皇帝伸在外面的一只手而已。许多受大臣掣肘想做不能做的事,通过刘瑾都能做。比如有建立内厂钳制东西厂;严格执法,打击官员失职和贪污腐败;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等等。可以说,刘瑾为明武宗立下不少功劳。

很可惜后来崇祯皇帝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上台便把魏忠贤一派诛杀殆尽,并且又复用所谓的东林党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在魏忠贤当政时期见风使舵之人,满口道德之言,却无治国之才。虽然明后期积弊已久,但是崇祯能够效仿先祖,利用魏忠贤整治朝堂,推行政策,提拔有才之人,徐徐图之,恐怕又是另一番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