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2岁临危受命挽救全厂,现在走进抖音让年轻人爱上非遗老手艺

2021-06-16 17:38:30 作者: 她42岁临危
孙亚青说:“现在扇子虽然不被当作纳凉工具,但已经衍化为文化的一种标志,送礼物绝对拿得出手。”

03

在杭州,王星记扇子与丝绸、龙井茶并称为“杭产三绝”。

1875年,王星记扇庄在杭州“扇子巷”诞生。时至今日,它已经走过了146个春秋。起落浮沉间,王星记一直秉承着“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祖训,遵循古法,精雕细作,将扇子打造成名人书画的艺术雅集。

王星记部分成员合影

如今,孙亚青年纪渐长,热情却丝毫不减当年。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她把王星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还发展出非遗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新产业模式。

孙亚青告诉「最人物」,现在王星记用以生产经营的场所,已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

她感慨,这既是活的非遗文化的一个展示,也是折扇文化的一个交流台。“我们楼上有个博物馆,楼下就是师傅制作折扇的现场,大家逛完博物馆可以现场观摩制作过程。”

回忆与王星记有关的难忘经历,孙亚青首先想到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

那一年,她49岁。凭借优良的设计和师傅们的匠心制作,孙亚青带领员工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会主题相结合的思路之下,仅用了18天时间就交出了15个设计款式。王星记折扇由此拿到“免费”入场券,亮相国际舞台。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越传统的东西,越要主动让更多人知道。“走出去以后,既提高了自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我们。”

在孙亚青眼里,每一把经多位师傅精心打磨的扇子都是有灵魂的,她甚至称这些扇子为自己的孩子。曾有人打趣,“孙亚青是为扇子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