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二十条发布,专家预测管控的人员“至少会减少一半”

2022-11-11 22:32:40 作者: 优化防控二十

11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最新措施,和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相比,新的措施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

根据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二十条”),在防控上,将进一步减少管控人员规模,一方面减少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期,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另一方面,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在风险区的划定上,“二十条”提出不再设中风险区,未来只设 “高、低”两类,并规定高风险区不再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改成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进一步缩小了高风险区的划定范围。

同时,高风险区的“解除”也在加速,按此前规定,高风险连续7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也就是说前后加起来共有10天。而现在,高风险区只需要连续5天满足“无新增”就可以降为低风险区,时间上缩短了一半。“二十条”还对核酸检测、入境人员隔离、分级收治感染者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

“二十条”指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不判定次密接,减少隔离资源占用

“二十条”从不同层次对现有管控措施进行了调整。

首先是对密切接触者,将“7+3”调整成“5+3”,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并且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其次,不再判定次密接。第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一位流行病学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根据目前奥密克戎的传播特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病毒的潜伏期在5天以内,因此将密接者的管控降为“5天集中隔离”是合理的。另外,还有少量排毒期更长的人,尤其是一些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奥密克戎在他们体内的潜伏期可能会超过5天,因此再进行3天居家隔离作为保障,“从尽可能减少传播的角度,3天居家还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位流行病学家看来,“二十条”措施中,最重大的变化是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他解释,最初决定隔离这一类人群,是因为新冠病毒及其后的变异毒株隐蔽性太强,仅凭管控密接,无法最大限度地阻断病毒的传播。但现在,考虑到基层流调人员当下过量的工作负荷,以及密接的密接对隔离资源的占用,国家决定适时调整,仅对密接人员进行管控。

另一位长期研究新冠疫情数据的专家也认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最早武汉疫情时期,通过算法追踪可以发现,当时发现一个感染者后隔离与之接触的相关人员大约是10人,也就是“控制住”的密接比例在1:10。后来,一些地方在防疫时不断扩大密接范围,从1:20到1:30,有的一线城市甚至达到1:100,比最初隔离范围扩大了10倍。“因此,专家们一直给国家卫健委建议,追密接可以,但不要扩大范围。”

多位专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防控的精准性,进一步降低防控措施对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减轻地方的防控压力,尤其是节省出部分防控资源。“主要是隔离资源”,前述流行病学家强调,“也就是说,如何做到既要防得住,又不给社会带来太大负担,最新的措施是一种平衡的考虑”。

“现在很多地方的确是压力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事实上,在他看来,这次调整已经比他预期的“更往前走了一步”,调整的核心很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规模。受访的数据专家大概做了个估算,这次调整之后,总体而言,疫情管控的人员规模“至少会减少一半”。

另外,前述公卫专家还指出,“二十条”没有提及“时空伴随者”这一概念。他建议,未来应在国家层面明确取消对“时空伴随者”采取集中隔离措施,更精准实现对高风险人群的分类管控。

多位专家预测,此次调整后,在对密接的隔离时间上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压缩。

取消中风险区,进一步促进人员流动

“二十条”措施中,对风险区的划定也进行了调整。

主要有三个变化:一是取消了中风险区,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二是缩小了高风险区封控范围,不再以小区为最小封控单元,改成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并且新的政策中明确强调:不得随意扩大;第三,缩短了高风险区的“降级”速度,规定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即可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实际上,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以来,一直有专家讨论“是否还有必要单设中风险区”的问题。尤其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对于究竟多少感染者应该判定为中风险区,一直很纠结。“量多一些的话,就直接判定为高风险了,量少的话,完全可以判定为低风险区,不同地方的标准也不同,由于没有绝对数量作为划分参考,根据需要,一些地区有的时候给中风险区定的人数多,有的时候低。”前述数据专家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