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原资本丁浩:落地为王,L4级别自动驾驶发展回归理性

2022-11-28 17:10:02 作者: 博原资本丁浩

36kr:自动驾驶为何如此烧钱?

丁浩:自动驾驶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是一个单一学科,而是一个交叉领域。

所以要解决自动驾驶的问题,首先就是人才。现在头部公司的研发规模一般都是四五百人起步。不仅仅需要有算法的人才,还需要硬件、传感器、软件架构等各层面的人才,当前国内有长时间自动驾驶从业经验的人才非常稀缺,所以储备人才和抢人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第二点就是研发投入。特斯拉花了大量的钱,它的纯视觉算法才有了目前的水平,但在复杂城区还是很困难。要把所有的corner case和适配性做好,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以数据源为例,单是获取海量合规合法的数据,就需要花费非常大的代价。这么多事情只让一个玩家独立去完成,它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一定是几何倍数的。

综合来说,自动驾驶的确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事,核心原因就一个,这件事非常难。所以企业需要一些产品化的能力去匹配它烧钱的速度。

36kr:在企业造血能力和烧钱速度不匹配的情况下,创业公司的商业化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丁浩:这个问题,其实现在各个细分赛道仍然在生存的创业公司其实已经给了大家一些答案。

比如乘用车商业化的两个路径,最简单的一个就是从L4回归ADAS和L2+的产品,做真正能够让主机厂买单的产品,这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有一条路线,就是做一些Robotaxi的试运营,当然这些示范性项目短期内更多的还是在非完全公开道路的运营,能不能造血并不确定,所以要满足持续造血需求,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化的能力上。

再说商用车,商用车这两年表现出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包括干线物流、码头、港口、矿区、物流园等特定场景,这些半封闭或封闭场景物理环境相对简单、线程比较短、自动驾驶更易覆盖,L4试错成本也比较低,这些特定场景的应用是自动驾驶逐步进入公开化道路的一个过渡方法。让大家能够看到在不同的场景端,自动驾驶能够真正具备去人的经济效应,能够帮运营方提高运营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些偏场景类的运营方、数据的拥有方愿意买单的原因。其背后不只是因为有政策支持,更多的是因为大家的确看到了经济效益的产生。

投资机构眼中的新技术与新机会

36kr:现在市场现阶段对于自动驾驶的需求全部被满足了吗?新的创业公司还有机会吗?

丁浩: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开来说。

先说乘用车的部分,未来的乘用车产品上,ADAS跟L2+成为标配其实是能够预见到的,很多主机厂和供应商也在做这件事情,有不少的创业公司都在这个赛道上,并且融到了不少钱。这些公司的产品最终只要能量产上车,很多投资人是愿意去买单的。投资人的预期是客户的确定性和量产上车的确定性。至于市场的天花板是否还能给到创业公司生存空间,这个要看团队本身的背景和能力。比如说你很快能够把产品做到量产上车,在主机厂和tier1有比较强的渠道、资源以及产品能力,当然就有机会。但如果纯粹从0开始,上车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尽管现在新势力的造车速度、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产业链条相对还是比较长的,它的门槛和壁垒、它对车规级安全性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再说商用车的部分,商用车是一个相对更开放的市场,它的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和乘用车差异性很大。对于创业者来说更多的要去考量在现有赛道里,团队能力、产品化能力、上下游渠道资源等,是否能够快速地进入到上层梯队内。

36kr:投资机构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推动行业发展的?

丁浩:自动驾驶想要全面实现,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帮助和扶持,不会单单依靠某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就能实现。站在我们的角度,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能够在投后帮助公司进入到我们的朋友圈和博世的生态圈,能够给他们提供产品PoC试错的机会,让不同的startups和技术产品推动产业链往前更进一步,同时也推动博世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够向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