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你知道晋商最早是靠什么生意起家的吗?

2020-07-22 23:18:36 作者: “上至绸缎,

有一个商业群体,曾经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场500年,在中国民族商业史上写下了一段色彩瑰丽的传奇故事,那便是晋商。

有一种文化,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和谐理念,诚信经营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勇气融入商业实践,深深地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之上,那便是晋商文化。晋商的崛起

明朝建立以后,为防止蒙元残余势力的入侵,在今天长城一带驻扎了大量军队,而向边关运粮,又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洪武三年(1370年),当时的山西官员带头向朝廷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在山西境内的大同、太原等边镇试行纳粮中盐,即鼓励商人向边关运粮,以换取销售官盐的凭证——“盐引”,这一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首肯,并于次年进一步明确运送距离、货物多少与盐引的换算比例——“开中法”。

从此,一支支山西商队往返于内地与边关之间运送大批货物,官盐专卖又为晋商的壮大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到明朝后期,已经有了“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的说法,而晋商此后500年的辉煌,全都肇始于官盐生意。晋商——儒家特色的商业烙印

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

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无信不立。坚持利以义制、立信为本,他们能更好地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义利统一,在经营上不惜折本亏损,也要保证信誉,因为“信”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对广大顾客有强大的吸引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的最基本经济单位。晋商家族兴盛的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即是重视家规家风。晋商大族的后代并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恪守祖训,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山西票号——晋商文化的代表

至清朝,晋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帮,生意做到了极致,社会商品经济也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晋商分布在全国各地,每天收获得巨大成交额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

由于商品流转和资金周转的速度缓慢,借贷需求量较大,需要财力雄厚的借贷机构;各商号间有大量资金调拨和结算的需求,但当时清政府不印银票,大量的白银运输是一个难题,而且镖局运现风险极大,难免出现强盗劫镖。

这时候,商业活动及政府收拨款靠镖局运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于是山西票号便应运而生,票号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晋商发展的需要,加速了资本的流通。在当时的票号中,名声最大的当属“日升昌记”,人称“中国第一票号”。

晋商之魂——晋商精神

晋商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其发展过程中必然有一种长期坚守的精神,这种内在的精神支柱无疑是一个商业群体在历史舞台上空前活跃的能动力量。

晋商精神的内涵包括了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山西人是把经商作为大事业来看,他们通过经商来实现其创家立业、兴宗耀祖的抱负,而这种观念正是使其在商业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的观念是重儒轻商,故四民中以商为末等。但明清山西商人却绝不轻视商业,而且把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他们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并以经商为荣。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