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接近尾声,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今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在距离补贴结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关口,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一波新的价格调整,一众车企在发布的众多新能源车调价声明中,基本围绕“保价”“供现车”等关键词展开,一系列调价举措背后,间接显露出当前新能源车企均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就在行业整体陷入“降价潮”的同时,比亚迪率先“逆势”涨价着实吸引了不少目光。
据悉,11月23日,比亚迪在官网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称公司将对王朝、海洋、腾势等相关新能源车型的指导价格进行调整,价格上调幅度为2000元到6000元不等,不过在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将不受此次调价影响。随后,广汽埃安也发布了涨价消息。
要知道,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连特斯拉也都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但比亚迪等厂商却选择了涨价,这背后也折射出当前车市深知消费者对特定新能源产品的购车喜好。眼下“国补”即将退出,新能源车企不得不需要思考,未来靠什么接近消费者,靠什么打动消费者?
作为当下市场上风头正劲的新能源车企,选择在此时涨价的比亚迪,已然成为众多车企中的一股“逆流”。值得留意的是,进入今年第四季度,据易车旗下“易·车志”团队不完全统计,已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开始降价促销,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特斯拉。
努力数年实现生产全球化、零部件国产化的特斯拉一改往昔的价格策略,自Model3国产上市以来,经历“8涨6降”的多轮调价后,10月24日迎来高达1.8万元的降价调整,Model Y车型售价也在上市至今“八连涨”后首度迎来全系降价,降幅高达3.7万元,随后特斯拉中国还推出了尾款补贴、加快提车周期等政策;面对150万辆年度交付目标,特斯拉短时间内“迅猛”降价,可以说“不遗余力”。
除了特斯拉之外,福特电马Mustang Mach-E全系车型售价降幅2万~2.8万元;小鹏汽车也以“权益结构调整”为由,多款车型拥有至高2万元优惠;就连此前生产线多次受影响的蔚来汽车也拿出了“现车”并辅以多种优惠作为提振销量的举措。另外,一汽-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针对旗下新能源车型推出年底前下定的“限时保价”活动,其中,11月中旬,奔驰EQ系列更进一步下调了官方指导价,调价幅度高达到23万元。
面对如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便是拥有极具产品竞争力的车企,此时也不得不应对这一波年底价格战。
对于比亚迪此番提前宣布涨价,一定程度有望带来年末“双重抢单”效果。据悉,比亚迪年中召开的投资人电话会议上传出消息,“比亚迪在手订单尚有70万辆,新车交付周期长达4至5个月。”面对众多新能源车企的降价促销,涨价策略显然可以很好地保住在手订单;另一方面,11-12月订单的蓄力积攒,保证明年首季度比亚迪有足够订单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针对新能源“国补”取消早有打算,会议中,比亚迪还表示,“根据当前销售规模的增长,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5%便可抵消退坡影响;利润方面,产能释放后单车折旧摊销成本降低,利润率每月会逐步增长。”
由此可见,当新能源汽车度过政策补贴驱动阶段,走出圈养模式,车企就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其他众多造车新势力产销量不均,难以通过销量平摊技术、研发及生产成本。不难预料,明年国内新能源车市或将再掀起一轮涨价潮。
然而,相关部门的最终愿景是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实现低价普及电车,以“贵”闻名的新能源车企们显然与此背道而驰。矛盾列在眼前,两方对阵会损伤谁的利益,由谁做出妥协,答案还不好预料。
“国补”政策推出的初衷是为了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幅降低准入门槛。如今政策淡然,已是“功成身退”。未来,市场将进入没有国家补贴“扶持”下的完全竞争,优胜劣汰之下,真正需要的是丰俭由人的价格梯形,能够持续影响消费者的是品牌力和产品力,用合适的价格把更好的产品带给市场,将会是未来新能源车企争夺蛋糕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