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感染超八成 上海急诊扛得住吗?

2022-12-26 16:46:03 作者: 医生感染超八

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仁济东院”)发热门诊量一天的接诊量为867人次,急诊科则高达1351人次。其中,120救护车送至急诊的患者有114位,这个数字是平时的5倍左右。

 

 

而与此同时,仁济东院急诊科原本31位医生,只剩4人尚未感染,护士的感染比例超过60%。

 

 

12月21日起,上海市卫健委宣布进入医院不再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这意味着,急诊将承接发热门诊的部分压力,成为给发热门诊“泄洪”的出口。

 

 

事实上,文件正式落地之前,为了保证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仁济东院对核酸检测的要求已经进行了人性化的调整。“不管阴性阳性,只要是有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救人是第一位的。”

 

 

疫情波峰来临,与疫情数度交手的仁济东院急诊科再次迎来挑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另一重压力来自医护因感染造成的大规模减员。

 

 

急诊,能否撑住?

 

 

仁济医院门口,救护车往来频繁。李楚悦 摄

 

 

急诊大厅门前原先为就诊患者设置的核酸、抗原检测岗亭已不再使用。患者可迅速就诊。 李楚悦 摄

 

 

压力袭来

 

 

半个小时。

 

 

12月21日,从拨打120急救电话,到转接到浦东120急救中心,再到救护车从周浦赶来,这是李进的全部等待时间。

 

 

李进却为此感到庆幸。在此之前,他已被告知,当前120运力不足,他很可能需要等上两三个小时。

 

 

李进和母亲的抗原自测结果都是阳性。在抵达医院后,他的母亲先被送往发热门诊,在医生诊断为新冠肺炎引起的心衰后,她被迅速推往了急救中心,并入住了有床位的隔间。“能有一个有床位的隔间位置真的已经很不错了。”李进说。

 

 

住下已是凌晨。他注意到,整个急救中心,从走廊到大厅,只要能摆下急诊观察床的地方,几乎都被“物尽其用”。

 

 

仁济东院急诊大厅里,走道上放满了留观床位。李楚悦 摄

 

 

一位70多岁的阿婆来照护病了四五天的儿子,因为实在没有陪护的位置,她这几天一直蜷缩在窗台上,用袋子当枕头,勉强休息。

 

 

救护车缓冲区分诊台护士王秀也为此发愁,“地方很小,人又很多,也不利于病情的观察。”

 

 

同期还有别的病人等在门口。由于医护大量减员,整个急救中心里只有一位女医生忙前忙后,同时应对四五个患者家属的询问。

 

 

12月下旬开始,疫情波峰愈发临近,仁济东院急诊科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平时的五倍。

 

 

这几天,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熊剑飞感到压力袭来,“有点4月份那时候的苗头”。熊剑飞负责统管急诊抢救大厅的工作。今年4月的那场疫情中,仁济东院是浦东唯一一家没有停诊的三甲医院急诊,承载了当时几乎所有浦东地区120转运来的急救任务。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