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时发现泥土中现出金黄色颗粒:古人解决温饱的技术竟如此超前

2020-07-16 16:40:11 作者: 考古时发现泥

考古时发现泥土中现出金黄色颗粒:古人解决温饱的技术竟如此超前

在大家的心目中,原始人类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他们的生活不外乎刨蚯蚓、捉蝈蝈、挖草根、刮树皮为食。偶尔,大家齐心协力,用石头砸死一只豪猪,或是用棍棒打昏一头鹿子拖回家,割肉生吃,那就是人在天堂的感觉了。也许,他们还整日住在潮湿的洞穴里,晚上铺上树枝树叶躺下就睡。夏有蚊虫冬有雪,虎豹蛇狼不停歇,整个群体一年四季都在饥饿、恐惧中度日。其实,这都是我们凭空想象的东西,没有一点事实依据。根据1973年开始的对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掘,我们对生活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在姚江边上进行旧排涝站改造中,工人们挖到地下一米多深的时,许多混在泥土中的石头、瓦片、骨头等阻碍了工程的进度,当大家看到挖出来的残破罐子、盘子碎片时,马上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挖到文物了。经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过来考察,确定是年代很古老的文物,而且含量相当丰富,很有可能是一处未知的文化遗址。紧接着,省博物馆派出一支专家组成的队伍到河姆渡村试挖掘,结果,专家组的成员很快在此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最初发掘出的是一些带有明显加工痕迹的木头,后来在木头下面发现了口水井,原来这是一口带有井架的水井,据此推断,这里很可能是古人类居住的村落。

不久,工作人员又挖到了11座墓葬、3个灰坑,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精致石器、骨器等,经过研究,专家们一致认定这是6000年前古人类的物品。随着发掘工作层层深入,举世瞩目的南方文明源头就这样慢慢拉开了它神秘的面纱。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挖掘也越来越深入,就在地下大约3米深的地方考古队员有了新的发现。当铲开黑褐色的泥土时,他们竟然在其中发现了些金黄色的颗粒,等他们上前细看时,这些颗粒由于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氧化,变成了同泥土一样的颜色。这种奇异的景象震惊了在场的所有考古队员。

是什么颗粒会呈现出金黄色呢?以前的考古工作中还没发现过这样的现象,这些训练有素的队员们暗暗吃惊,急忙刨出一些颗粒来送去检测。检测报告出来后,大家都觉得这结果难以置信,原来,这些金黄色颗粒竟然是炭化了的稻谷。谁都不敢确信,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竟然会种植水稻来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技术如此超前。怀着希望的研究人员把这些炭化的稻谷同人工栽培的稻谷、野生稻谷进行了对比,发现它的颗粒外形、大小都接近于现代栽培稻,每粒重量也远远超过了野生稻谷。经过科学家的鉴定,这些稻谷主要是籼型水稻,也有部分粳稻,从而填补了新石器时代考古只发现粳稻而没有籼稻的空白,这让考古队的专家们激动不已。

接着,更多的炭化稻谷被发掘出来。在对河姆渡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出土了大约12吨的稻谷,这使得河姆渡成了世界上发现早期稻谷最多的遗址。就我们以前的认识而言,中国祖先最早种植水稻是在神农时代,而河姆渡的发现证明了早在神农氏教授人们种植水稻之前,我们这些身处江南水乡的远祖就已经相当熟练地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但是,他们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来种植这么多的水稻呢?必须要证实了这一个问题,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一事才能提供确切的证据。

很快,发掘工作就揭开了谜底。在发现大量稻谷的地方,考古人员找到了远古人们使用的170多件骨耜,这种貌似现代的锨或铲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疏松土壤。它们多由大型偶蹄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而成,装上木柄就可以使用。可以想象,妇女和儿童在打磨这些劳动工具的热火场面,那种可以有固定食物供给的日子,为原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使人口得到进一步的增长。为了让骨耜与木柄结合得更牢固,河姆渡的原始居民把木柄下端一面削平,将骨耜刻出浅槽,然后用葛藤等缠好,便制成了相当耐用的耕种工具。

这些年代久远、制作精良的骨耜告诉我们,早在六七千年前,中国的古代农业就如此发达了,我们的祖先不但会种植水稻,而且已经摆脱了最原始的农业耕作方法,学会了用耒耜耕作,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农业种植阶段。河姆渡人从野生水稻一步步培育出人工栽培的优良水稻,摸索出比较先进的耕种方法,创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耜耕农业,成为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人工水稻栽培的消息传遍世界,连外国专家们都没有想到,在那样遥远古老的年代,中国的农业竟如此发达,能解决部分温饱问题,他们不得不赞叹中国人的高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