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就是其中之一,虽然祖先曾在东汉为官,但是被司马氏所诛。衣冠南渡后,父亲为人圆滑,结交了很多贵族。而桓温在父亲的肩膀上上位,凭借着北伐,屡立功勋。他力主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其实就是完全为了自己。
在战争中收拢人心,树立威望,并且以功高盖主之势为自己加官进爵。除了他以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也是如此。他出身很低,从军以后也是力主北伐。最后,便篡权自立,建立了刘宋。(三)、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借口
我觉得北伐就是尔虞我诈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谁也不是真心为了复国才去北伐的。在此过程中,各怀鬼胎。而北伐的旗号一旦展开,后世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否则,不论是皇帝还是权臣,都会被世人所诟病。尤其是皇帝,知道大臣此举的目的,又不能推脱。
1. 庶族上位的角斗场
我们都知道西晋时期的门阀世家横行一时,而且阶级固化非常严重。这辈子是农民,再往后好几代都是农民。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灾祸,对于少部分人来说是机遇。像桓温还有刘裕,这就是他们翻身的机会。
我觉得底层的庶族在当时被压迫的时间太长了,所以非常需要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且,他们孑然一身,无所畏惧。从不胆怯在战场上的厮杀,就可以凭借着军功一步步的上位。在掌握一定权力之后,就开始想着更进一步。
而北伐,就是这些人更进一步的筹码。因此我认为,东晋并不是不想服软,而是它已经骑虎难下。尤其是到了东晋中后期,权力压根就不在皇帝的手中。那些刚上位的庶族们,不可能眼睁睁的放弃这个为自己加持的机会。
所以,他们绑架着东晋皇室,必须在北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 权力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认为整个中国古代,就是皇权逐步加强的过程。两晋年间,皇权远远没有达到宋朝那种水平。即使赵构偏安一隅,即使他不是指定的接班人,但只要他还扛着大宋的旗号,他就永远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皇帝。
司马家就是靠着士族扶立起来的,尤其是东晋,皇帝们的存在感都很低。有些贵族想北伐,有些贵族又不想北伐。再加上庶族开始崛起,皇帝就是几头受气。我感觉不是说东晋有多强硬,而是相比而言,南宋着实有些软弱。
东晋的武将,有着更多的自主权。就像祖逖北伐还有桓温北伐以及刘裕北伐,这种情况下如果东晋皇室不表示支持,其实也无关痛痒。就算司马家下十二道诏令,命臣子还朝,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可以打发掉。结语:
我感觉东晋的强硬,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强硬。东晋的皇室,完全是被绑架着走的。从一开始就由士族掌握着权力,皇室还要对其感恩戴德。而那些武将们,自己本身的实力很强,没有朝廷的支持,也不耽搁其北伐。他们北伐,更多的就是要在军中树立威望。
参考文献:
《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