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2252
阅读时间:22分钟
解决痛点/需求:西楚霸王不称帝的秘密
秦末群雄纷争,大浪淘沙剩下了刘邦、项羽两派。现后世对2人评价一褒一贬,目前世上比较流行的观点为:刘邦知人善任、富有远见,奉行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卓有成效,最终开创了大汉王朝;而项羽则是刚愎自用、辛辛苦苦将打来的天下,分封给18路诸侯,原本趋于一统的局面又成了一盘散沙,天下分成了19个王国(18路诸侯加上西楚霸王的楚国共19个王国),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烂。项羽不愿称帝,自封“西楚霸王”,最终又自刎乌江的历史的背后,除了个人“沐猴而冠”层面的认识外,还存在一些我们需进一步了解的历史谜底,今天同大家共同探讨。
西楚霸王-清人绘
一、历史演变尚未成熟,大一统的观念未成型
战国以来,各地以国人自称,如秦人、楚人、齐人等,四海内未形成天下一家的统一认识。据有可考证的史料显示,华夏对外统一自称汉人,逐步形成天下一统观念,始于汉朝统一后对外敌匈奴不断作战凝聚出来的民族精神,至汉武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鼎盛。楚汉争霸时期,华夏大地的大一统观念还远未成型。
二、前秦的政策惯性,使人们后怕统一帝国的苛政暴政。
(一)战时政策使社会达到极限
自秦商鞅变法以来,通过制度对内激发了秦人和国家的潜力,对外开展兼并土地战争、开疆拓土。为了一统六国,秦围绕战争建设了一套以战争为核心任务的高效国家机器,不断将国家、社会资源投入战争,又从战争中获取发动下一场战争的资源,国家、社会、国人被战争的战车绑架为一体,竭尽资源,高速运转。
(二)战时政策调整不及时
秦国的战时政策和苏联对抗德国侵略时期的战时经济政策一样,在战争的生死存亡时期必须调集一切可用资源力量支援战争,但战争结束后,随着目标敌人的消失,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战时政策却未及时调整为休养生息、兴邦安民,仍用竭泽而渔式的战争动员,将民力民膏通过徭役、赋税等形式征集起来用于满足统治者嬴政个人的享乐、奢靡,如修阿房宫、骊山陵等重大工程,使人们无法喘息。
三、当时社会思潮认为建立中央集权大帝国是注定会失败
秦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公元前206年秦帝国因疆域缩水,子婴恐担不起“皇帝”称号,以“秦王”继位,至公元前207年灭亡,社会上的普遍思潮认为在当时建立一个四海一统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是注定会失败的,人们更愿意回到生活战国,分散统一帝国的风险,具体有:
(一)社会承受力有限:国家的覆灭带来的精神、肉体的痛苦会无差别的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原旧国已被秦所灭,进入秦朝成为了新民,现秦又被楚、汉所亡,正如“历史的一粒尘,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一样,社会老百姓不愿意重蹈国家王朝覆灭带给社会和个人的痛苦,情感上也难以接受接二连三国破家亡悲剧发生。
(二)社会风俗习惯难改:相较于秦朝大一统的14年,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549年,在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历史形成的生活模式和社会风气在短短统一的14年内难以调转船头。社会中被统治的六国余孽对复国抱有幻想,对秦的政策阳奉阴违。
(三)社会定式思维未变:秦朝的统一下的横征暴敛,让人无处可逃,春秋战国时期还可以“用脚投票”,现在暴秦政策让人无处可逃,要逃就是向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等未开化的蛮荒地区迁徙。如此统一还不如分国裂土,各自归宿各自的封建诸侯,一旦有难至少还有别的去处。
四、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对支撑庞大帝国力有不逮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
秦帝国在商鞅变法后加强中央集权制,削弱宗族势力及领地,设郡县守丞管理,伴随着统一,短短几年向六国旧土派遣大量行政管理人员,必然会导致统治管理水平质量下降,损害统治威信和根基。
(二)社会经济体制僵化
原六国的民间经济较秦的战时体制政策更活跃和自由,伴随统一施行的政策统一,六国的原经济政策被抛弃,转轨实行秦的战时经济,加上为防叛乱颁布的收归天下铁器破坏生产力的坏政策,秦帝国自己给自己带上了经济紧箍咒。
(三)财政状况堪忧
统一后,北征匈奴、南讨百越,连年征战,修长城、驰道、阿房宫,大兴土木,使秦帝国财政消耗巨大,迈向崩溃边缘。
(四)严酷的刑罚
秦过于严苛刑罚是直接导火索,从举旗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起义,到完全颠覆者刘邦都因逃避严格的秦法而“不得不反”,是秦帝国自己给自己制造的敌人。
五、项羽裂土封王,虽有短视,但也不乏合理性。
楚汉争霸时期,由于当时未形成大一统、天下一家的观念,当时刚复国的六国传统势力,以楚王项羽为首楚人及其附属联盟势力的彭越、英布等新贵势力也没有统一的理念,都想着回到诸侯时期,各自管理自己封地国家。而从项羽的分封名号来看,其他十八路诸侯只是王称号,项羽自封为霸王,明显自己霸王高于封王地位,类似春秋五霸时期,尊王攘夷的霸主封国,霸王国是“世界警察”,负责维持天下秩序,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了周天子宗室。从历史环境背景、社会承载能力、人们的期望,当时项羽的施政纲领正式顺应了当时的潮流,平衡了新旧势力的利益和诉求,反过来又让封国拥护自己统治,使得自己出师有名、名正言顺的以“霸主”名义坐拥天下。
“裂土封王”表
楚汉之争,本质上是新的“中央集权帝国”模式旧的“霸主分封制”模式,两种道路的选择,抽象来看是传统势力与新制度新模式的碰撞,在秦帝国对新的统一制度探索失败的背景下,以项羽为首的传统模式势力虽强大,但继承秦帝国衣钵的汉帝国代表着当时新的方向,及时更换了“赛道”才是唯一正确选择,新的模式代表了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正确的历史浪潮趋势自然会吸引贤才良将皈附麾下、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