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与出师表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西历207年)年底,深感找不到争夺天下方向的刘备,意识到自己的团体里,缺乏一个具备长远眼光,可以订立长期发展计划的谋士,最终在有心人的推荐下,刘备三次去拜访隐居在家的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出山辅助自己——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
诸葛亮感受到了刘备的诚意,于是,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思: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隆中对》,在《隆中对》里面,诸葛亮建议刘备夺取荆州和益州,并以此为根据地,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最终,兼并其余两方,统一天下。对于益州,诸葛亮的评价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但是,蜀汉建兴五年(西历227年),已经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在给蜀汉皇帝刘禅上《出师表》的时候,却说益州疲敝。
这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二十年的差距
诸葛亮上出师表的时候,距离向刘备提出隆中对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之久。而这二十年时间里,刘备集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
所谓益州的沃野千里,实际上指的是成都平原一带。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局面下,利用巴山蜀水的地势以及成都平原的物产,确实可以支持刘备集团很久——事实上,在刘备入主益州之前,刘璋集团就是就是依靠这一点,在益州逍遥了很多年。
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期间,发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这一战争,对益州的社会财富造成了消耗,对益州的生产,也造成了破坏,以至于刘备在割据益州,做了“汉中王”的时候,就深感当地府库空虚。不过好在当时益州民间,还是积藏了许多财富,于是刘备当局通过滥发铸币的金融手段,针对益州民间进行经济掠夺——这一政策,很快为刘备当局搜刮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益州百姓则开始走向赤贫。
随后刘备当局又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刘备东征孙权的蜀汉伐吴战争,而夷陵之战,对蜀汉王朝造成的损失,堪称影响深远:因为没能吞并东吴,最终,导致蜀汉伐吴战争的花费,找不到弥补的通道,此外,蜀汉的精壮,也因为这一战,而消耗殆尽,以至于刘备死后,蜀汉朝廷为求自保,只能主动向孙权讲和,甚至孙权登基称帝的时候,蜀汉为了得到吴国支持,也不得不表示承认孙权的皇帝称号。
蜀汉精壮的消耗殆尽,意味着非但武装军队缺乏兵源,也意味着农耕生产的劳动力,也出现稀缺状态,加之之前的连年征战,早已经消耗光了刘璋时代官府和民间所积累的财富。
因此,仅仅二十年时间,益州就从刘璋时代的相对富足,沦为刘禅时代的益州疲弊、百姓赤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