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长于马,马利于速斗;汉长乎弩,弩利于缓战”。在蒙古袭击了群牧所以后,金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建自己的军事力量。用猛安谋克肯定是不行,只能靠着从藩镇上买马以及利用汉人的步兵。
“骑兵二万,步兵十五万”,这是在三峰山战役中,金军的骑步兵配比。当然,他们的人数还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只不过蒙古骑兵太过强劲,以少胜多,击溃了强大的金军。想要对抗蒙古骑兵,只是依靠骑步结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弩军的作用在此时格外的显眼。
(三)、病入膏肓,无能为力
“金国所依靠的猛安、谋克兵,衰颓已达极点,而他们的百万家属都过着寄生生活”。金国的统治者天真的以为,依靠猛安谋克就可以天下无敌。殊不知,在给予其极高的物资生活条件以后,他们就变得贪生怕死,而且也不再精通骑射之术。
面对刚刚崛起的蒙古帝国,他们显得弱小,而又不堪一击。这倒逼着金国皇帝要另寻他法。
1. 军队转型,迫在眉睫
在早年间,金国的骑兵可谓是无往而不胜。强力的慑服着周边的几个国家,而这些骑兵的主要组成就是猛安谋克。后期的他们贪图享乐,荒废了军事训练。所以,金国的转型是形势所迫。就像汉人士兵,他们对于骑马之术不是很伤擅长。
若是在战场上和蒙古军队相遇,胜算不会太大。但是这些汉人,对于弓弩之术非常精通。因此,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所谓取长补短。更何况,金国当时也没有很多马匹,再去组建一支可以与蒙古抗衡的骑兵部队。
金宣宗虽然智商不在线,但好在身边还有些懂事的大臣。海陵王在位时,也曾经模仿过汉人在各地都建立弩军,后世虽未将其发扬光大,但弩军在边境仍有驻扎。金国的弩军制度,也是一步步的发展而来。
2. 制度崩溃,悔之晚矣
“奏请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民国晚期,可谓是四面开花。既要应付北面的蒙古还有西夏,还主动招惹南宋,东边有山东的义军,而且还无法回到白山黑水间。金宣宗有些自不量力,他没有正确的摆正自己的位置。
当时的金国已经没有了“搜山检海捉赵构”的实力与气魄,在常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女真骑兵还是藩镇士兵或者是弩军都遭到了大量的消耗。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赖以生存的猛安谋克制度又几近溃散,所以说金国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宣宗想用弩军为自己扳回一城,初衷是好的,但是内外交困已经压得这个庞大的帝国。此时的义军已经成为了抵抗骑兵的主要力量,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也不会为了女真人的安危去战场上卖力的厮杀。而由他们组成的弩军,战斗力也并不强劲。
《金史·兵志》“又尝罢诸路汉军,而所存者犹有威勇、韩常之军号”。威勇军就是弩军,当时宣宗想过要罢免所有的汉军,此处又特意提及威勇军,可见弩军的大部分人员都是由汉人组成的。金国由仰仗骑兵转为依赖弩军,是因为环境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