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由于东汉王朝无力应对风暴般卷协九州的黄巾军,只能把保存的希望寄托在各路诸侯的手中。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各路诸侯实力迅速膨胀,曹操就是靠收编黄巾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军阀势力。东汉王朝的统治权荡然无存,只剩下名义上的天子之位。东汉的建立就是光武皇帝依靠豪强地主击败各路势力夺得的天下,而豪强地主此时又成为了东汉王朝的操刀手。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想要成为一个强者,是要有着超凡的才能的。曹操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一方面他务实,知道大汉天子的作用,并且注重招揽人才和发展生产,慢慢积聚自己的实力。而另一方面他聪明,他懂得审时度势,而不是像袁术一样急于成就帝业,也不是像袁绍一样盲目自大。因此,曹操成为了扫平诸侯的英雄。他本可以完成统一大业,在统一南方后建立统一政权。
但可惜赤壁一战曹操功败垂成,这场战争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格局。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能力,但足以保住北方,而东吴和刘备通过一次巨大胜利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尤其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赤壁之战东吴是真正主力,而主要功臣是周瑜。但作为盟友,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也迅速迎来了发展契机。先后拿下了荆州和益州,成为了雄踞一方的诸侯。三国局面逐渐形成。那么在曹操和刘备之间究竟谁更能代表汉室正统?
在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废汉献帝而自立,东汉王朝灭亡。与此同时,刘备在西川建立蜀汉政权,也算是延续了大汉王朝,但人们一般都称刘备的汉朝为“蜀汉”,而且并不把他算在两汉王朝之中,也就是没把蜀汉当做汉朝的延续。
在这里,虽然说刘备一直自诩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在建立王朝后也一直尊奉汉高祖。但是首先说蜀汉是一个割据政权,其根本就代表不了中原正统。其次更重要的是刘备并不属于皇室直系血亲,作为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汉宗亲,其也代表不了东汉政权。因此,只能把他当作一个新生的政权而不是东汉的延续。
与曹魏相比,刘备是宗亲,而曹家是外姓,这是刘备最初的起事资本,也是他奉天讨逆的旗号。但是,虽然说刘备是宗亲,但中山靖王是西汉的王,而且历经“推恩令”两百多年的沿袭,刘备这一支已经破落不堪,是不入流的宗亲。恐怕就是洛阳城一个校尉军官都比刘备的地位高,想要凭借这个身份得到大家认可还是很难的。况且天下宗室比刘备地位高的多了去了,为什么刘备就要被人高看一眼呢?
其实刘备真正依靠的并不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而是汉献帝的召见,尊称他一声“皇叔”,还给他赐给了玉带诏。这就是说通过一次会面,刘备获得了东汉王室的认可,有了合法的旗号。“是天子叫我讨贼的”这句话的分量要比“我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强一万倍。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号召起反对曹操的势力一起帮助他举事。
但相比于刘备的汉室正统,曹操更务实,他控制了天子,也就是汉室核心所在。其次,曹操控制了北方,汉室庞大的世族都在曹操治下效力。所谓人心向汉的人是谁?百姓吗?不是,百姓是生产者,秩序的变更不会由他们决定。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士人群体,他们在汉朝的治下受益,并不想因改朝换代变更权力归属,因此他们更愿意恢复旧秩序。但当旧秩序完全崩溃,世族群体就必须寻找新出路。曹操控制了北方,他们接受了曹操的统治,但他们并不是像小民一样的被统治者,而是曹操必须依赖的建立新政权的政治力量。
曹魏的建立就是与世族的妥协换来的。这笔交易以世族帮助曹魏篡汉而曹魏和世族分享权力而结束,九品中正制度就是这么来的。与现实的利益相比,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和兴复汉室的主张又算得了什么。刘备没能搞清天下人真正想要的东西又怎么能获得天下人的支持?曹魏的最后胜利就显得很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