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为何缺席襄樊之战?一是时间紧,二是路途远,和关羽真没关系

2020-07-17 20:01:32 作者: 张辽为何缺席

219年的襄樊之战是一场影响天下格局的关键之战,特别是在关羽水淹七军迫降于禁和斩杀庞德之后更是如此;如果关羽在曹操新的援军到来之前攻下襄阳和樊城,荆州北部的南阳也未必能保得住,刘备的局面将会焕然一新:荆州除了孙权占据的江夏一部分以及长沙和桂阳三郡外其余都将落入刘备之手,如此一来西川,东川,东三郡和荆州将会连成一片,曹魏关中地区将会受到刘备关羽和孟达刘封的三面压力,整个洛阳以西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样的局面不仅曹操着急,孙权也不愿看到,这也是双方私下联手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形势对曹操来说确实比较危急,曹操说要迁都也未必是说说而已,所以曹操调兵遣将,除了实在没法调动的大将比如曹彰张郃在关中,文聘驻守江夏,曹仁和满宠被困在樊城,夏侯惇要居中调节等等等,曹操几乎把手下能打的大将都调往了襄樊前线,《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一个“诸军悉还救仁”可见当时曹操是真的急了,连镇守东线合肥方向轻易不会调动并且和关羽关系良好的张辽都被抽调前往襄樊前线。

可是从《三国志-张辽传》可以得知张辽其实并未能及时赶到襄樊前线,没等他赶到徐晃已经击败了关羽,因为关羽在公元200年投降曹操期间和张辽关系莫逆,两人关系一直很好,所以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张辽之所以来迟和关羽有一定关系,是因为张辽不想和老朋友关羽兵戎相见所以才在路上磨磨蹭蹭,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张辽为何缺席襄樊之战?一是时间紧,二是路途远,和关羽真没关系,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时间紧。张辽被调走是什么时候?虽然没有明确时间但是可以推算出来:张辽两次合肥之战大败孙权,孙权对张辽是非常忌惮,有张辽在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孙权和曹操虽然已经私下里联手,但是孙权只要一天不从合肥方向撤军曹操就不会把张辽调走。那么孙权称臣和撤军是什么时候呢?《三国志》记载:“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权长驱不复后顾“。

孙权十月向曹操称臣,肯定为表诚意先撤走了合肥方向的军队(合肥方向一直是双方对峙的最前线,当时孙权和曹操在此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冲突),曹操看见孙权撤军了才“除合肥之守”也就是把张辽解放了出来,从中可见张辽至少是10月份才从合肥出发(当时张辽驻守居巢,和合肥很近)。10月份襄樊之战进展到了哪个阶段了呢?于禁已经战败投降,作为第二批援军的徐晃驻守在南郡的郡治宛城离襄樊不远,此时的徐晃部已奉命开赴到了襄樊前线,也许已经和关羽有了小规模的接触战了,此时的张辽才刚出发。

第二路途远。合肥(居巢)离曹仁被围的樊城距离大概有六百多公里,几乎要横穿整个豫州才能到达,路途远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东线不比西线没有那么多骑兵(从第二次合肥之战张辽袭击孙权大营的是八百步卒也能看出来,张辽麾下骑兵数量应该很少,也就是说张辽的这一路援军应该是以步卒为主),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600多公里行军估计得要不少时间吧,也许还要加上准备时间,等张辽赶到徐晃已经结束战斗实在不足为奇。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张辽和关羽关系再好,也不可能一再触犯曹操的底线,两军交战各为其主,在局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张辽如果还是顾及和关羽的关系而故意拖延时间,曹操不可能不知道,等事情过去后曹操再大度也不可能坐视不理,张辽不会不清楚这一点,所以说张辽在路上磨磨蹭蹭是没有理由的,他之所以缺席襄樊之战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时间紧和路途远,和关羽真的没多大关系。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请勿抄袭,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