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大抵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最终是满清取代了朱明,坐拥江山近300载。按照历史客观规律发展,改朝换代之际一般是民不聊生,烽烟四起的情况。
到了崇祯这一代,也同样如此。比如天下起义军之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就是由一群手拿镐锄的农民组成的。而大明的江山也是生生断送在大顺军的手中,但是天下却是姓了爱新觉罗,于笔者而言也是感到世事无常,难有定数。
只是难道天下最强的三股势力,明军、清军、大顺军之间,各军真实的战斗力难道是按照,清军最强、大顺军次之,明军最弱吗?
根据最终的结果来看,确实如此。实力最弱的明军,被一群农民组成的大顺军给打的溃不成军,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灭。而农民组成的大顺军却终究敌不过满清的数万铁骑,因此满清扣关,长驱直入,坐拥了江山近300年。
可是笔者认为,这样直来直往的历史往往有失偏颇,也失去了他本有的魅力。
据北洋政府设馆编纂的《清史稿》中记载,清太祖努尔哈齐在与明军作战之中,英勇异常,曾立下“七大恨”,随后正式发起了对明王朝的最强攻势。
在之后的战役中,明朝骑兵正规军数万,在刘綎的统领下,竟然轻而易举的被四贝勒混了进去,并在混乱中被斩了首。
不得不说,能在万军丛中被敌将取其首级,明军看起来确实挺弱的。这还不算,更搞笑的是当时的监军,命令军队用火器迎敌竟然因为风向原因,打到了自己人身上。
这一仗明军打得自然是一塌糊涂,紧跟着后面几场战役,几乎没有怎么战斗,降的降,逃的逃,这也看出明军相比清军确实如同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明军整体的实力。就像巴西世界杯中,波黑后卫以最快速度进了一个乌龙球,直接造成了阿根廷比波黑1-0的结果。难道仅凭一个乌龙球你就能认定波黑这支球队很垃圾吗?
在之后的与清军作战中,老帅洪承畴老成持重,以锦宁防线阻拦清军长达三年之久。
要知道此刻的明王朝,已是处在外忧内患之中。随着国内兵力的空虚,起义军又死灰复燃,以星火燎原之态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
内无精兵强将,外无粮草增援,能守三年而不溃,你还能说明军很弱吗?
相反,笔者认为在士气不高,缺粮少兵的情况下,明军精锐表现出的战斗力绝对是高于清军正规军的。
至于大顺军,在笔者看来,大顺军看似不堪一击屡屡被明军弹压,但是因为群众基础仍在,很容易便能复起。
在不断的战斗磨砺中,其精锐部队的作战能力是远高于清军和明军同等精锐军的,但因为信念原因,可能没有为了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觉悟,打得过就穷追不舍,打不过掉头就跑。因此给外人造成了一种乌合之众,实力不强的印象。
笔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写到,老朱家都是没什么大局观,一根筋的存在。当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祯在煤山上吊之后,老朱家和大顺军就结下了不死不灭的大仇。
于是乎,清军死命围剿大顺军,南明小朝廷也时不时对着大顺军狠狠撕下一口肉。
即便如此,大顺军也狠狠的痛打了清军,颇有些游击战的味道。这也造成清军迟迟不能一统全国,而抗清力量也竟然坚持了38年之久。
诚然,正面打,大顺军不是清军和明军正规军的对手,但是打起游击战来,大顺军可是甩清军和明军两方十几条大街的。
所以说满清能够入主中原,并不是大顺军或者明军孱弱的原因,相反正是因为明军和大顺军战斗力不俗,所以能苟延残喘这么久。真正丢了天下的的原因是因为满清的统治者更具政治战略眼光,更具魄力。
正是清朝统治者高明朝和大顺一筹的政治智慧,导致了明军和大顺军在与满清对敌中一直处于下风,也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因此笔者常常说,战争的结果往往最终是在政治层面就能分出高低,定下结果的。
对于满清入主中原这件事来看,各位看官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