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出土 | 明·玉带钩
公元1755年,乾隆皇帝派将军兆惠帅军攻打准格尔。准格尔曾是清政府的藩属国,乾隆认为新疆也应纳入帝国的版图。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兆惠终于平定了新疆准格尔叛乱。作为主要玉石产地的和田叶尔羌地区,完全成为了清政府管辖的区域。
随后,乾隆任命玉石官,督办采玉,办事大臣到任之后,下令全面对产玉的河床、玉山进行封禁。同时设立哨所看守,不准百姓上山、下河捞采玉石。采玉只能由官方组织方可进行。
清代椿园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记述了当时捞玉情景。说:"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子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管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既过朱 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从河中采捞出来的玉石,由官员现场监督等级造册,之后用毡布包裹好,运抵和田和叶尔羌办事大臣处,再连同所开采出的矿玉一起,押运至北京。清政府规定河中捞取的籽玉,除不足二两以外全数入贡。
重兵把守的采玉场景
乾隆四十三年(1778),刚被清廷征服的西北边陲新疆发生了一起前所未有的大案。被派往叶尔羌监督开发官玉的钦差大臣高朴被查出监守自盗,与在当地经营的多名内地商人和回人领袖串通一气,将开挖的官玉盗卖上万斤,盈利十余万两。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大为震怒,派新任办事大臣永贵以及各省督抚严查本案始末,最後将一个巨大的盗卖玉石官商团伙一网打尽。此案为乾隆皇帝称为“从来所未有之事”,是贩卖玉石结案例最典型、规模最庞大的一个。
在当时,高朴案成为了震动朝野的第一大案。高朴玉石案之后,玉石的流通被视为非法,经营者一经查货将被判刑,在如此苛刻的玉禁措施下,从乾隆二十六年,到嘉庆四年,清政府平均每年收到贡玉四千余斤,三十年间共计二十余万斤。这一时期,也是紫禁城宫廷玉器繁荣昌盛的顶点,那时的玉雕大多体型厚重,造型整齐对称,创造了独有的皇家气派,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玉器工艺上的巅峰。
故宫博物院 | 清乾隆·白玉蚩尤环
故宫博物院 | 清乾隆·青玉携琴访友山子
对于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来说,玉器是宫廷中珍贵的宝物,它们象征着财富、奢华,但是能否拥有上等的和田玉料,却不是皇帝个人的喜好所能够决定的。玉,最终成为疆域稳定,国力强盛的表彰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