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孙中山的一封家书:见证父子情深

2020-07-22 15:36:22 作者: 十日谈 |

编者按:2020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上海作为孙中山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是其人脉渊薮、革命基地、广阔舞台和安全家园。一封家书、一次会谈、一部著作……我们将从十个方面着笔,展现孙中山在上海的足迹以及他与这座城的关联。城市的历史记忆、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本组十日谈也将作为十日谈“城市记忆”系列的开篇。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育有一子二女,长子孙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呼号、夙夜匪懈的“凡四十余年”里,与儿子聚少离多,但孙氏父子感情深厚,孙中山虽不能时时陪伴在侧,仍然引导着孙科的成长。他一有闲暇便会给孙科写信,每到一处,也时常挑选适合孙科的书籍随信寄回。孙科在其《八十述略》中曾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我国的线装书;到了欧美,便寄来英文的各种名著来”,一封封家书里蕴藏着历史沉淀的脉络与父子亲情的肌理。

孙中山曾于1918年7月4日致孙科函中提到“六月二十三日由神户乘船,二十六日抵上海,平安登陆。现住上海法界莫利爱路二十九号。”这是迄今发现的孙中山入住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之后发出的第一封信函,当时他连续奔波已有月余,甫一安定便提笔写起了家书。7月26日,孙中山又再次写信教导孙科读书:“儿有暇,当从事于译书、读书,或从事于实地考察种种学问,切勿空过时光;盖出学堂之后,乃为求学之始也。林子超先生回粤,父交他带回新购之书十本,若汝已有此种书,便可将重复者寄回上海,以便交回书店可也。父近日由日本洋书店定购数百种新书,现尚未付到。倘付到时,再当寄一书目过汝,汝要看何种,可由邮局转换寄来……父自读《怀特博士的科学与神学之战》之后,此书算为超绝矣;其学问考据,比怀特氏有过之无不及。父看过后,已交孙夫人看,彼看完,再传之他人矣。近日父得阅一书为《细胞的智能》,其思想为极新,驾乎近时学者之上。待孙夫人看完,我当寄来汝。汝可译之,亦可开中国学者之眼界也。”信中孙中山鼓励孙科读书、译书,还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孙科,其中孙中山殊为赞赏的《细胞的智能》一书现仍完好保存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常年的教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孙科,终使孙科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并以“养浩然气,读有用书”自勉。二人之间既是父子,又是师生,待孙科长成之后,更是书友。于是,书籍成为父子间最好的礼物,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至今还保存了一本孙科在新年之际题赠给孙中山的《西奥多·罗斯福自传》,并借书送上对父亲的祝福。在父子分离的特殊年代,家书抵万金,书信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父子间亲密的感情,孙中山对儿子的厚望与期许溢于言表。(刘青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