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士性子急,懒得做表面文章,一言不合就跟鸡蛋干架

2020-08-05 08:57:38 作者: 东晋名士性子

东晋名士王述是个急性子,一言不合能跟鸡蛋干上一架。他有次吃鸡蛋,想用筷子戳起来,未能如愿,便怒不可遏地把鸡蛋摔到地上,不料鸡蛋还是完好如初。他抬脚便踩,又未踩中,因而怒槽全满,捡起鸡蛋放入口中,狠狠咬碎,然后愤然吐出,这才觉得出了恶气。

王述出身于晋阳王氏,在东晋做到卫将军、扬州刺史,后又入朝担任尚书令。他的暴脾气,在讲究从容淡定的东晋名士看来太不讲究了。得知王述和鸡蛋打架,与他不大对付的王羲之说他没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

才能不算出众、性格又不大好,但王述在圈子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因为他不装。

魏晋风度传至东晋,做作的成分越来越多。比如王献之,房子起火了还不急不慢,叫了随从摆足架势才优哉游哉地往外走。东晋名士好谈归隐,其实大多只是借此赚取名气而为仕途铺路,一旦被授予官职,还要装作勉为其难地出山,然后谦让一番,让吃相不那么难看。

王述可不一样,一点表面文章都不做。儿子王坦之担心他这样会招来负面评价,在他被任命为尚书令时劝他适当谦让一下。王述问:“你觉得我配得上这个职务吗?”“当然,不过谦让是好事。”王述很不高兴地说:“既然配得上,何必假意去让?”

东晋时的郡守、县令虽不在朝,却是油水充足的肥差。王述早年因钱不够用,便请求去宛陵当县令,任职期间大肆收钱,置办家产,后来被举报了。掌权的王导向来优待士族,执政风格又是“网漏吞舟”,自然不会把王述怎么着。不过既然州里已把这事摆到台面上,也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找王述谈话,象征性地给予批评教育,“你是名门子弟,将来不忧富贵,现在自降身份去小小一县求财,不太合适。”王述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有分寸,如果觉得钱够了自然不会再收。”

东晋盛行清谈,王述却不爱说话。参加聚会时,别人激烈辩论,他则冷眼旁观,冷不丁插上一句话,却足以改变整个气氛。王导有次组织聚会,每次他发表看法,在座的人都纷纷点赞,气氛很是欢乐,不料王述正气凛然地说:“他又不是尧、舜那样完美的人物,怎么可能说什么都是对的?”

这样的行事风格,恐怕不大受人欢迎。不过王述直来直去,不用费劲猜他的心思。王述嫌弃桓温门第不高,不同意王坦之嫁女给桓家,王坦之不敢直说,只好用其他理由婉拒。桓温一眼就看穿了,说:“不用解释,定是令尊不愿意。”

所以,王述虽被称赞清简刚正,但不够旷达,不讨人喜欢。不过,朝廷需要这样的人来处理大事。

隆和元年(362年),桓温提议迁都洛阳,把东晋君臣吓坏了。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时,王述说:桓温不过是虚张声势、恐吓朝廷而已,只管听他的,他肯定不会真的这么干。于是朝廷同意桓温所请,还勉励了他一番,把球踢给他,迁都一事果然无疾而终。

这样一个我行我素的人,在官位显贵后居然重视起名声了。谢奕性子粗鄙,曾因对王述不满而当面大骂。王述没有针锋相对,只是面对墙壁任他发火,直到他骂够了离开后才归坐。一点就炸的“火药桶”,居然变成了骂不还口的“棉花团”,简直像个假王述。他努力把自己往名士推崇的雅量上靠,虽得到了好评,却显得有点装,反而不如之前那个“真俗人”。